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上海“幼有善育”民心工程升级

  幼儿是全社会最柔软的群体,“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列出的7项民生之首。在上海,随着0—3岁托育服务、3—6岁学前教育以及科学育儿指导的不断深入、加速升级,更高标准的“幼有善育”正在惠及更多幼儿,“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交口称赞。

  托育服务,有力托起最柔软群体

  2021年,浦东新增48所公办园办托班(共51个班级),新增8所民办园办托班(共9个班级),而全上海已有200多所开设托班的公办园,覆盖上海16个区。

  0—3岁,既是社会最柔软的部分,也是家庭养育难题最多的阶段。面对新形势下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婴幼儿照护受到的挑战,以及人民群众对托育机构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期待,2018年,上海率先开始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托育服务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和设置标准。

  3年来,上海托育服务机构从300多家发展到1000余家,托额从8990个增加到4.8万个。其中近60%的机构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超过60%的机构是公办园、民办园开设的托班,全市90%以上的街镇有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了幼儿园开设托班为主、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格局。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幼有善育’的‘善’,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育’的核心就是让教育的价值及专业都体现在教育养育过程中。”在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看来,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体现的不仅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更是将最科学的呵护给予最柔软人群的专业。

  幼儿园开设的托班价格较低、质量较高,是最受家长欢迎的托育服务形式,但这不是简单地将小班前移,更不是在形式上增加一个托班。

  “对于新入托的幼儿,我们都会采取渐进式陪伴,把前两周设为家长全程观摩期,让家长以观察者的身份陪伴在幼儿身边,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静安区延长路东部幼儿园园长林丽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两周的观摩期,其间积累的素材汇成了每个幼儿的个体“档案”,这不仅是接下来教师了解幼儿的绝佳渠道,也能帮很多家长了解到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小细节。

  位于弄堂里的延长路东部幼儿园,是上海为缓解入托难题而开设托班的近700所幼儿园中的一所。幼儿园让来时不停哭着喊家长的幼儿,“玩”到不想离开。

  托育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畴,存在多元需求。在构建公益服务体系的同时,上海也科学规范引导市场参与。2018年以来,上海鼓励有条件的机构提供托育服务,共有300多家社会举办的托育机构取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2019年7月,上海市教委又启动托育市场规范整治工作,共指导66家机构纳入管理,47家机构转型,坚决关停84家存在重大隐患的机构。

  在资源供给的同时,质量保障同样重要。上海市教委和人社局联手加强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累计培训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次。培训包含不少于72课时的专业技能培训和不少于40课时的职业道德培训。在已取得《依法开展托育服务告知书》的机构中,从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2020年9月,上海又出台《托育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上海90%以上街镇建成了普惠性托育点。到今年,上海全市将有5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一个“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新格局,正有力践行着“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承诺。

  学前教育,改革在儿童成长关键处发力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接近100%,一批“老师好、孩子好、环境好、服务好、口碑好、就近好”的“六好”幼儿园不断涌现……2021年,上海又陆续推出学前教育新一轮发展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推进学前教育高品质发展打响了“发令枪”。

  在满足“有园上”后,学前教育的“善育”体现在哪里?在上海市徐汇区宛南实验幼儿园,“善育”从幼儿每天最寻常的喝水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幼儿饮水习惯、饮水量等,着重开展观察、记录、分析后的循证改进;聚焦幼儿生活自理、生活习惯、生活探索等多个维度开展系列活动,小班“我爱喝水”、中班“你会饮水吗”、大班“生活中的水”,以“无限生活中的专注培育”打好幼儿发展的底色。

  在金山区东礁幼儿园,“善育”蕴含在每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场景中。幼儿园的一条林间小路,就包含9种不同材质,鹅卵石、尖石、木桩、砂质、泥质、砖面……为的就是带给幼儿尽可能丰富的生活体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郭宗莉认为,学前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善育”就是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想方设法给幼儿创造有意义的活动和情境,使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主动参与。

  将对质量的追求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活动中,在儿童成长的细微但关键处发力,“善育”背后的一次次创新实践,体现的正是上海学前教育人对儿童深沉的爱。

  一本绘本有多少种玩法?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吴闻蕾介绍,幼儿园的创新都是源自幼儿的需要。对于翻画面和讲述不同步的幼儿,教师制作了“折叠书”,帮助幼儿“阅”和“读”同步,满足幼儿阅读的顺序感。对理解故事主要线索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制作了“大大书”,放大每一页故事的背景,将画面背景与故事角色的辨识形成对应关系。对专注时间短的幼儿,教师设计了“转转书”,帮助他们以动作伴随语言的方式集中注意力……细枝末节的设计,守护着的正是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今天,一个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多元包容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在上海基本建成。

  为使信息化赋能“幼有善育”,“园园通”已接入上海所有公办园和80%的民办园。智能设备将积极运用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更好地掌握幼儿运动、情绪、睡眠等情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加大“幼有善育”人才培养,2021年初上海学前教育学院正式成立,这里将不仅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专业学前教育师资与管理者,还将成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策源地”。

  科学育儿,做专业而有温度的“育儿陪跑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上海的宝妈宝爸来说,一条覆盖0—6岁、为婴幼儿家庭量身打造的学习成长线清晰可循。从孩子出生,如何处置刚为人父、为人母时的焦虑,到婴幼儿时期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再到孩子走进幼儿园(学校)后如何不做“鸡血爸妈”……

  2021年,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项目迈入第10年。上海已建立起“1+16+N”(1个市级早期教育指导中心,16个区建立900多个早教指导站)的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早教指导服务站覆盖所有街镇,为本市适龄家庭提供免费、就近的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性的线上科学育儿指导资源也逐步精准推送给每位有需求的家长。

  如今,科学育儿项目线上、线下活动均有了不同版本,更适合当下家长的更迭。曾经以手机彩信形式给到家长的“育儿周周看”等学习内容,在2019年已全新升级为“育之有道”APP,不仅保留了原先育儿周周看、自检与微视频指导、精准推送育儿知识的功能,还全新推出专家咨询问答、全年线上讲堂、线下活动报名等职能。

  邬先生有两个男孩,大宝3岁多、二宝11个月。他现在养成了每天点开“育之有道”APP学习科学育儿知识的习惯。他坦言,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家长需要不断学习。现在不缺信息渠道,但内容五花八门,家长难以判断。而“育之有道”上有非常专业的育儿知识,“育儿周周看”“育儿知识”“育儿视频”等栏目给了他很大帮助,遇到问题还可以直接在线上问权威专家。

  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茅红美告诉记者,“育之有道”APP是集知识、记录、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育儿平台。上海市0—6岁婴幼儿家长每年享受公益免费的科学育儿指导精准推送超过100万次。

  不仅如此,上海市还不断缩短家长与线下科学育儿指导的距离,探索“15分钟社区服务圈”,打造进楼宇、进园区、进场馆、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新模式。

  茅红美透露,平台未来还将推出积分体系,联合一些公益机构或企业,将家长在“上海科学育儿指导”体系的各子项目中参与或学习累积的成长积分转化为各种形式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做家长身边专业而有温度的‘育儿陪跑者’,才能共同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