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在纠错中学习新知

  初中劳动技术《布艺》课程,其中一部分是手缝内容,要求学生体验攻针、回针、锁边针、三角针等基本针法,掌握手缝的基本加工技能及不同针法的特点与用途;根据实际需求与用途,选择合适布料与加工方法,编制合理的工艺流程,自主完成布艺作品。可是,教师教授学习手缝技法,学生会质疑:学了有什么意义?生活中又用不到手缝技能。

  如何打破“缝缝补补”的思想壁垒,提高学生学习布艺的兴趣?运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这是布艺课程教师一直在思考和突破的问题。

  一次,我有幸听了沈钱老师的《锁边针的缝制》一课,沈老师展示某学生的校服:下摆破损,露出许多长短不一的线头。沈老师问:“我们能否帮这位同学把衣服修补一下?你觉得用什么针法?”学生开始讨论,有的说用攻针,有的说用回针。沈老师马上反问:“用攻针或回针,能隐藏线头吗?”有学生说先剪掉线头,把毛边折一下,再用攻针或回针缝补。许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沈老师也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但她马上出示了用这两种针法缝补的照片,学生看了提出行不通,“线迹外露,很难看”。沈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有一种针法既能把线头隐藏,又很好看,你们想不想学?”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是什么针法?”

  沈老师很自然地将教学引入到课题:锁边针的缝制。她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学习单,上面有锁边针的操作步骤,请学生按照学习单上的步骤尝试缝制。学生拿出布料,穿针引线,兴致勃勃开始缝制。3分钟后,许多学生开始急了,两块布料叠在一起,不知线头怎么藏、线迹怎么对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沈老师不急不躁,看着学生抓耳挠腮。

  5分钟后,沈老师请学生全部停下手中的活儿,说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纷纷说:起针很难,线头藏不好;两层布料对不齐,导致线迹也对不准;线迹不在两层布料的中间,收针的线头不会藏等。沈老师看到学生着急的样子,笑嘻嘻地说:“锁边针这么难啊,那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吧!请大家重点观看自己不会的地方,并归纳锁边针的操作步骤和缝制方法。”看完视频,学生归纳步骤:起针、运针、收针。沈老师先请认为起针最难的学生上讲台演示,所有学生做小评委,如有不对的地方,马上纠错。这下热闹了,一名学生演示,座位上的同学都像长了火眼金睛似的,发现针法错误,马上喊起来。起针方法便在演示、纠错中顺利完成,最后大家一起归纳起针要点:藏、准、拉。沈老师再请觉得运针难的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余学生做评委,发现线迹歪了,大家喊停,有人出主意:“针线要沿着布料垂直的方向拉,就会在中间!”线迹有宽有窄,又有人喊停:“前后针迹间要相等!”最后归纳:从右往左、线迹匀直、引线拉紧。收针看来很简单,但上讲台演示的学生依然有点小问题,没有拉紧线头就剪,下面学生急得喊起来:“慢,拉一下线再剪!”最后大家归纳收针的方法:藏、拉、剪。

  接下来的环节是操作实践,小组评议;巩固练习,缝制书签;评价展示,对照标准;课堂总结,感悟劳动创造美。

  这节课,学生之所以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离不开沈老师设计的自主探究方式。学生看着学习单上锁边针的缝制方法,原以为照着做就行,没想到做起来很难,做好更难,这激起了学生不服输的心理;沈老师请觉得起针、运针、收针难度最大的学生上讲台演示,暴露问题的概率最高,请座位上的学生做评委,真正激发了他们共同参与学习的热情,很自然地解决了重点(起针)、突破了难点(线迹匀直)。

  整节课,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引入新课,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演示纠错中学习新知,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技能,在作品展示中提升质量意识,在课堂总结中收获劳动的快乐。

  (作者张红妹系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