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破解“县中之困”关键在“育得好”

  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和县中抢挖优秀校长、教师……《“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破解“双流失”困境、促进县中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剂良方。

  近年来,县域普通高中发展饱受诟病,随着优质生源和优秀师资的流失,县中教育质量出现滑坡,在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的背景下,县中办学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县中陷入“衰落”困境,有其历史原因:一方面,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引发的“抢人大战”不断上演,跨地区掐尖,“豪华招聘”抢挖,“双流失”加剧,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向资源集中的地级市或其他发达地区流动,县域学龄人口基数减少,受区域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影响,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教师工资待遇,县中都处于弱势地位。

  县中是地域文化传承之所和乡愁根系之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旗帜和精神印记,是全县人民和有志学子希望的寄托。只有办好县中,才能整体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破解“县中之困”,既要“留得住”,更要“育得好”。“留得住”,即让教师有安心任教的底气,让学生有安心学习的信心;“育得好”,即让更多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让更多教师拥有成长的舞台。重塑县中的光辉,是使然,也是必然。

  坚持政府主导,让发展成为县中的“最亮底色”。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纳入中心城市(含地级市)教育公共服务规划,强化对县中的支持和保障力度。要结合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要求,加强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多元投入、考试招生、教育评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制定出台县中办学标准,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县中办学条件。要完善地方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引导和管理,严禁乱招生、乱办班、乱挖师资和学生等扰乱教育秩序的违规行为。

  坚持教师为本,让专业成为县中的“动力源泉”。根据走班制教学改革的需要,合理确定编制,确保专业教师数量。要构建人才引进与留任机制,优化招聘引进方式,扩大学校招聘自主权,同时遏制优秀教师逆向无序流动,严格聘约管理。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实施“名师”工程,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用好各类培训平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建立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与县中对口帮扶及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教师跨区域交流轮岗,鼓励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要持续改善教师待遇,优化激励机制,建立优秀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逐步缩小县域普通高中与城市高中教师的待遇差距。

  坚持育人为要,让质量成为县中的“金字招牌”。找准发展定位,拓宽办学思路,聚焦内涵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特色发展路径,分层次办好优质精品高中、学科特色高中、品牌职业高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要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拓宽升学路径,加快推进育人方式、评价模式改革,切实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等不良倾向。要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教学、因材施教。要推进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新高考实际,探索区域合作、高校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改变学校管理与教学分离现象。

  总之,破解“县中之困”需要做好整体性、全局性规划,各方一起发力,相互促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县中振兴”。

  (作者黄名凤 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