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学院坚持“建应用型学科、办应用型专业、做应用型研究、育应用型人才、建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方针,确立“开放发展,快速跨越”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夯实内涵建设,构建了“‘学赛研创’四位协同”的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办学影响力持续增强。
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李元祥教授介绍,“‘学赛研创’四位协同”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载体,依托科研素养培训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翼”驱动,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备受重视的培育人才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怀化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和重点。近年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积极联合校内外产(行)业专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融合思政元素,重塑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
学院通过融入课程思政,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重新明确专业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更加具体;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使教学目标设定更加明确;通过创新过程评价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近5年来,材料类专业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2项;教材立项5项,公开出版3部;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停止开设内容陈旧课程5门,新增与地方经济及产业高度结合的专业课程3门。
强化学科竞赛带动作用
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5年5月4日,《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大力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同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成功举办。该赛事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崭新的平台及强劲的驱动力。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紧抓机遇,以“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进行“双创”教育改革。
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对材料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践项目指导、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了“四融合”的教学模式,使材料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更加新颖、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双创”人才培养能力更加强劲。
近5年来,材料类专业教学团队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指导大学生获“双创”计划项目立项5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12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国奖5项、省级奖励29项;获“挑战杯”及其他学科竞赛省级以上奖励77项;4名大学生创业成功;发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论文20余篇。
开足科研创新马力
依托科研素养培训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翼”驱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是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充分利用五大材料类省级科研及“双创”平台,将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资源整合,积极构建素质拓展平台,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完善科研素养培训和“双创”能力培养机制,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的科研文化环境。“双创”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培训讲座及各种学科竞赛、“双创”赛成为常态,形成科研素养养成实践人人行、师生共参与的“双创”教育新风尚。
近5年来,材料类专业教学团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师生科研团队建设及激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政策。培养省级优秀创新创业指导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近20人;建设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基地”“五溪科技论坛”“暑期大学生科技夏令营”等素质培养平台及活动;培养省级以上大学生“双创”计划项目科研团队32支,其中国家级别12支,省级以上竞赛创新团队110余支,创业团队4个。学生获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在“‘学赛研创’四位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受社会好评的优秀人才。如2015届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刘昌祥与人合资创办了邵东市祥银纸箱厂、2017届材料化学专业学生杨来福担任深圳飞扬骏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地区销售经理、2019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李佩瑛依托创新成果创办了湖南绿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新时代,新担当;新征程,新作为。怀化学院将努力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大力推进一流应用学院建设,不断凝练专业学科特色,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欧阳跃军 舒友 唐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