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特别报道
他们忙碌在赛事场馆,引导观众,维持秩序;
他们服务于闭环驻地,悉心接待,事无巨细;
他们坚守在不同领域,热情服务,青春洋溢。
他们,是闪耀在冰雪盛会中的“天霁蓝”,是北京冬奥会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
历经“双奥”,情怀始终如一
“作为冬奥志愿者,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我们也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使命。”来自清华大学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余中淇,话语中充满自豪。
2008年的暑假,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余中淇报名成为小志愿者,感受奥运氛围的同时,在场馆周边搭建的亭子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由于年龄小,我当时主要帮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做些辅助性工作。”他说,当时就盼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14年后,当梦想照进现实,余中淇在北京冬奥会站上了更为核心的岗位——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成为最早上岗的一批志愿者,主要为来自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联络、接待、翻译等服务。
和余中淇相似,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李习文也迎来了自己的“双奥”之旅。
在北京奥运会担任志愿者时,李习文还是一名大学生。从学生变成老师,从夏奥再到冬奥,昔日的“鸟巢一代”在成长中,用实际行动将奥运梦想不断升华。
如今,李习文作为国家速滑馆志愿者经理,主要协助场馆内20多个业务领域进行志愿者培训。李习文说:“与奥运结缘,是我人生中永远值得铭记的大事。”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2022年,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成为越来越多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
情暖赛场,展现奉献精神
燕山大学大四学生张鸿博是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一名志愿者。张鸿博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在赛道入口检查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可要说难,也真的难。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只要赛道开放,就需要上岗。
冬奥舞台上,活跃在比赛场馆的志愿者们各司其职、辛勤付出,保障一场场精彩赛事顺利呈现。
李斯达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张家口人,他从小喜欢滑雪,这次在家门口举办冬奥会,他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志愿者。
李斯达工作的赛场内有5个不同的计时点,每一个点位都设有观察员,他就是其中之一。
一身“天霁蓝”,一颗火热心。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冬奥志愿者,奔忙在两地三赛区,温暖着赛场的每个角落。
悉心服务,尽显热情周到
夜色渐深,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楼大厅依然灯火通明,其中不乏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第二天的闭环车辆有哪些线路、车次及时间如何安排、跨赛区怎样换乘……交通信息咨询台前,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关淇匀贴出的双语示意图,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自1月上旬来到主媒体中心,她和同学们一天三班倒,将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
一道道流动的蓝白风景线,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唱响青春的礼赞。
“房间的马桶堵了,能否派人帮忙处理一下”“酒店便利店几点营业”……解决闭环酒店内外籍人士的各种问题,成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陈建霏的日常。
自1月中旬进驻以来,她和首都经贸大学学生张薷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孙若楠三人作为北京塔里木石油酒店住宿业务领域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为酒店和外国客人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住宿业务领域志愿者无法到现场观看比赛,她们却笑着告诉记者并不遗憾:“志愿服务分工不同,这里的经历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冬奥时刻’。”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