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长沙学院获得2项一等奖和1项二等奖的佳绩。优异成绩的取得不仅是3位获奖教师个人刻苦磨炼的结果,也是长沙学院思政课建设成效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五个精准”整体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了“五位一体”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循序渐进,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精准分析: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习需求
坚持把精准的学情分析作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校本学情调查,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课程观、学习需求、课堂体验、学习方式、学习收获等展开全方位的数据调研。二是召开各专业学生座谈会,通过“辣椒园”和“头脑风暴”的方式,深入掌握和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总体特征和群体差异。三是一批资深思政课教师坚持通过开展课前座谈调查、课后交流讨论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诉求。四是一批青年博士通过担任不同专业班级班主任走入学生中间,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近年来,长沙学院在思政课学情分析研究方面获教育部门人文社科课题立项2项,调研报告获得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
精准供给: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生获得感的需求侧出发,通过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由“粗放供给”到“精准供给”和“特色供给”的转变。
一是构建“5+2+3”立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针对“95后”“00后”大学生差异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及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开设5门思政课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2门选择性必修课程“追寻湖湘红色历史印记”“学会学习”,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星火燎原”“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讲座”等3门思政类选修课程。其中,1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被立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政课“金课”,3门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
二是形成了适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盘活教材“存量”、优化教学“增量”,凝练教学内容。一方面,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研究阐释,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时代性。近3年来,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等重大理论问题,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多项,形成了科研支撑教学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专题教学,回应学生关切,解答思想困惑。如将“人工智能会让你失业吗?”“为什么多家互联网企业被处罚?”等社会热点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在问题的探讨和追问中,提升理论认知与价值认同。
三是打造了“移动”思政课五彩课堂。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打造“移动”思政课之“五彩课堂”,即红色课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主题实践)、绿色课堂(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实践)、金色课堂(乡村振兴主题实践)、蓝色课堂(网络文化发展主题实践)、青色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得到人民网、新湖南、红网等媒体关注报道。
精准施策: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习需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一是线上大规模自主性学习。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便捷性、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二是线下中小班研学讨论。线下课堂以智慧教室、研讨教室为媒介,根据在线学习的情况和问题,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分众式教学,组织中小班研讨教学。三是分小组研究性学习拓展。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等组建5人左右的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深化和拓展课堂理论知识。四是对每个人进行个别指导与精准帮扶。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对思政课“学困生”进行精准帮扶和个别指导,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精准评价:实现统一考核与个性化评价相统一
自2014年开始,积极推进思政课信息化考核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是强化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利用超星一平三端,全方位、多角度采集包括在线学习、课堂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在内的学生课程学习过程化数据,全过程记录、考查每一名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建立学习监督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和成绩预警机制等。
二是探索期末统一考核的多元评价模式。期末统一考核根据课程类型进行分类评价。考试课程:根据学生实际自主建设试题库,既考查知识掌握程度,又考查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化平台组织期末统一考试。考查课程:探索以社会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微电影、微视频等方式认定成绩和学分。
考核改革实施以来,连续8年“0差错”“0舞弊”“0违纪”,良好的考风促进了教风和学风建设,考核改革经验在省内外多所院校得到推广。
精准对接: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立校内校外联动机制,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
一是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路径。开展几位思政课教师对接一个学院、一位教师对接一个专业等结对子活动,邀请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政课建设,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双师”课堂。二是加强学校各思政工作部门的联动协调。联合校宣传部、校团委开展校园主题文化活动;联合学工处、教务处及各院系学生工作者,共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行为进行记录和评定;联合学校关工委,开展“四讲四立”活动与“朋辈帮扶”活动等。三是以“部校共建马院”为契机深化校地合作。以长沙市宣传部门与学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大中小学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等,深化校地合作。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五位一体”精准教学模式的推进,为长沙学院打造了一批思政课教学名师,建设了一批思政课“金课”,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培育了一批育人精品项目,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影响。(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