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期间获全国青少年芙蓉杯翻译赛优秀奖的毕业生欧阳赟,曾有众多就业选择,最终让她选择成为一名基层教师的理由很简单——回到家乡,回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做自己热爱的事业;2008届毕业生唐悦芹毅然选择到基层一线任教,所任教班级期末检测成绩在同年级名列前茅,先后获“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国家一等奖、“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2017届毕业生邹海涛扎根边疆、耕耘不辍,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入选“南疆基层教师”……
8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服务基层一线,每年报名永州基层教师编制考试的学生占师范生总数的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聚焦学生成长成才,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以“金专金课”建设铺路,探索打造极具特色的育人生态体系,实现培养外语专业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统一,交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亮眼成绩单。
坚持立德树人
建设硬核“金专”
“教师,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2010届毕业生卓玉姣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一毕业就投身到农村教学一线。多年来,卓玉姣默默耕耘、勇挑重担,义务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成为新田县首位女政教主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还变身“网络主播”,“抖音翻转课堂”成功吸引“铁杆粉丝”近两万人。是什么让她把基层教育干得游刃有余?她道出了背后的奥妙——外国语学院“专业+职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会外语’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外国语学院院长欧华恩教授介绍道,学院源于建校初期建立的英语科,1971年招收第一届英语专业学生,1992年建立外语系,2015年外语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组建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日语、商务英语3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被省教育部门推荐参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目标,聚焦“新文科”建设,针对外语类专业的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行业发展,打破专业内在的壁垒,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体系架构,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将“导师制+书院制”有机结合,推出“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015届校友江小梦便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毕业后,她放弃留任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机会,回到农村创业,7年时间里一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创业的工作,创立了江师傅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在‘菁菁书院’学习的日子里,导师、不同专业的学生常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项目,在这些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和友谊是毕生难忘的。”江小梦说,“在外国语学院学习的日子里,我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所提升,综合能力也有质的飞跃。”
突出育人价值
打造活力“金课”
课前,布置研讨任务学习单,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将模拟情境“搬”进课堂,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每堂课都有很高的到课率,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发言。课程主讲人何丽萍老师一语道破“金课”背后的“密码”: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要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这些“金课”成为众多学生的回忆。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三等奖、湖南省特等奖,湖南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特等奖,湖南省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这是2007届毕业生曾婷从教11年交出的“成绩单”。面对优秀的教学成果,曾婷总是会回想起母校令人难忘的课堂。“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们让我体会到了一堂好课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师梦。”时至今日,曾婷一直将教师们的教导藏于心间,用教书育人的信仰践行责任,向学生传递着知识以及生活的态度和热情。
“当好‘经师’,做好‘人师’。”在外国语学院院长欧华恩教授的带领下,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以课程思政为魂,将思政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让课程内容润物无声、入脑入心。近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5项、省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教改论文74篇,立项的教改课题数量较之前大幅增加,在课堂教学竞赛中接连获奖,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优秀率保持在94.3%以上。(张云芳 欧华恩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