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当下,需要针对性解决制约其向纵深推进的三个突出问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家长教育素养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高位引领,为其把舵定向。教育部可专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强化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组织实施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引领,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充分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库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台账并进行年度督导,促进心理健康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经费方面,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力度,单列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区(校)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呼唤高素质师资队伍,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关键,可从构建关爱教师的长效机制,源头培养、配备管理补数量,职后培训保质量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当下,社会公众对教师期待很高,无形之中增大了教师的压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需要高度重视。为此,要构建关爱教师的长效机制,要多些人文关怀,加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建设。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亟须源头培养、配备管理补数量。在师资培养方面,可鼓励、引导师范院校在招生计划分配和培养资源利用方面向心理学专业师范生倾斜,加强心理学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在师资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可有计划地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配备情况纳入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检查动态指标。还可以从教师编制、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激励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就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名师工作室、培训带徒、培训转岗等多种方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和补充渠道。
在职后培训方面,教育部门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持证上岗和督导的长效机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大培训力度,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地方培训体系。加强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以赛代训、以训代练,整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
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亟须深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例如,建立家长学校和学校家庭教育咨询中心,为家长提供专业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展畅通、及时、便利的家校互动渠道,完善家校互动的渠道和支持系统;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家校沟通技巧,带动家校良性互动。
此外,还要深入推进校社合作。学校大力支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向社会大众开放生命教育,携手社区共同开展生命教育宣传。
(作者刘在花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