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厦门英才学校 夯实美育基础 让“美育”成为育人“发动机”

  2021年12月22日,由教育部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名校长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在厦门英才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校长参加了研讨活动。会上,厦门英才学校重点介绍了“以美融通、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得到与会专家、校长的高度肯定。这是学校长期在学生美育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并不断深化研究结出的办学硕果。

  厦门英才学校创办于1995年,是一所隶属厦门市教育部门直管的十五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办学27年来,学校以“美”为初始发力点,借助持续探索和深入研究,成功提炼出了“以美融通五育”的理论模型,确立了基于学生全程发展的美育评价体系,并通过全面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丰富美育资源体系,让“美育”成为学校育人的“发动机”,使“五育并举”得到了高效落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期探索,从艺术特色到“以美融通、五育并举”

  厦门英才学校从创办之初的艺术特色教育发端,逐步探索形成“以美融通、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大致经历了5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艺术教育特色,初步认识美的力量。学校在创办伊始,面对生源基础整体比较薄弱的现实,通过有目的地组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逐渐形成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也扩大了学校办学视野、明确了育人方向。学校先后成为福建省美术基地校、福建省高中美术优质课程建设学校。丰富充盈的特色课程资源和独具优势的学生培养经验,为学校“向美而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科学定位美育,探寻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动力。第三阶段:重构目标体系,确定育人方向。第四阶段:创新评价体系,打造特色课程。现在,学校新一轮申报主持的课题“‘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初高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建构及实施策略研究”已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第五阶段:学校“以美融通、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深入践行、不断辐射影响。自2015年以来,学校育人模式不仅惠及学校人才培养,更辐射影响到全国30多个地区和学校。

  抓理论基础,提出“以美融通五育”理论模型

  构建育人模式,学校除了抓住实践这个“牛鼻子”,还注重从理论基础研究上下功夫,提出了“以美融通五育”的理论模型,探索出以“美”为支点、以融通“五育”为目标的全面育人的理论新范式,使学校经验可借鉴、可学习。

  首先,学校从美育的本质入手,从哲学层面进行认识与阐释。学校“以美融通五育”理论从美育的本质出发,并依据认识论中主客体的关系理论,对美的本质进行阐述,探究审美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学校既重视美的客观性,也关注美的主观性,做到用主客观统一性来认识美。认识到美是现实实践与具体对象的互动,体现了选择性、判断性、创造性,落实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就是要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审美能力,完善道德人格,塑造美好心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揭示“五育并举”的内在机制,打通“五育”在功能上的相互关联环节,为美育引领找到理论依据。学校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经历了从线性模型、线性融合模型、多重关系模型到“‘一育’引领‘五育’的假设模型”的多个过程,这使学校在“五育并举”内在机制的探索上不断升华。

  再其次,形成“以美融通五育”、同时发挥“五育”整体性作用的育人理论模式。该模式以美育为融通点,推动“五育并举”走向深化,形成贯通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其一是“以美立德”,激活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进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节情绪、净化心灵,教师通过是与非、美与丑的判定教育,让学生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从而引导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是“以美启智”,做到用美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成就动机,启发创造的动力。其三是“以美健体”,发挥体育自身的美育价值与使命,展示形体美、运动美、意志美、境界美,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做到力量与意志的统一和形神兼备。其四是“以美促劳”,发挥美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行为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的作用,促进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观念的培养。其五是“以美益美”,构建以美为切入点的课程融合框架,追求课程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相互协同和转化。

  科学运作,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各美其美”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美育的评价体系,是学术界一直在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首先进行了理论研究,依托高校资源,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育等领域专家的带领下,学校从核心素养出发,寻找审美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之间的对应关系。学校在引入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合作的基础上,对照学科核心素养,参照著名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结合厦门英才学校美术学科的育人目标,通过调查与专家访谈、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小初高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探索学生审美素养的评价维度。

  学校以审美素养为核心,以能力评价为显性标准,确定了“三层六维”的评价体系。“三层”是指知识层面、能力层面、价值观层面。“六维”是指6种可评估的能力,包括审美认知能力、审美发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审美技艺能力、审美共情能力、审美判断能力。

  学校认为,仅有审美素养无法衡量一名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为此,学校又从“六个素养”出发,即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体育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来进行评价。学校通过美育融通“五育”,并从“六个素养”的个体入手,形成了每个素养“三层六维”的评价结构,并且进行指标化操作,从而做到立体评价。

  要对“六个素养”中的每个素养进行“三层六维”的评价,其复杂程度非常高,仅靠人力无法完成。为此,学校认为必须借助“大数据”手段,把复杂的体系简单化,这样能确保可操作性,同时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性评价。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合作,开发了“各美其美”电子平台。这个平台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特长、性格特点、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全面资料。教师只需输入相关数据,学生的评价过程和结果都能自动完成。

  在各美其美上,校长可以获取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分析结果;年段长、教师可以获取学生的各种过程性、成长性、结果性的数据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生、家长可以获取学生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形成个性化档案。

  在全景式评价过程中,学校可以记录学生各个方面的数据,每一学期、每一年乃至将15年的发展轨迹全部记录在内,实现了幼小初高15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校将学生以往学习数据与当前学习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不断积累,实现了对学生的增值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另外,教师则根据各方面的数据,发现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长处和不足,再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成为每名学生成长中的珍贵档案,也成为教师使用数据时的有效标准之一,还成为学校把脉学生个人发展的有效渠道。

  全面实践,构筑“大爱·大美”的资源体系

  学校在经历长期实践以及理论的深入研究之后,又构筑了“大爱·大美”的资源体系,让“美”在时空交汇中,使“五育”融合于无形。

  一是打造“大爱·大美”的场域文化,让“五育”的空间更加丰富。学校的文化意象是眼中有“美”、心中有“爱”。学校突出海洋文化,“海贝、海鱼、灯塔、艺海楼”这些元素代表着知识海洋、科技海洋、艺术海洋……

  学校在新建、改扩建、装修中,更加关注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空间配置比例,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学校通过提升空间的服务品质,让学生在自然中放松、在交互中成熟,依循“优美—崇高”的育人逻辑,不断健康成长。

  二是塑造“大爱·大美”的群体文化,实现育人模式的管理创新。学校组建教育研究与质量监控中心、创意美术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推动干部竞聘制、任期制改革,激发学校的内涵发展。学校通过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来催生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学校以干部专项管理培训为重点,以青年教师专业培训为根本,以持续提升工资待遇为保障,凝聚人心,形成“大爱·大美”的群体文化,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命题。学校在26年的美育实践中,针对“五育”失衡与失联、学生全面发展缺乏动力与支点、评价系统的片面与低效等问题,走出了一条艺术—美育—以“美”育人—“五育并举”之路,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美好人生。

  探索以“以美融通五育”的全人教育理论为育人导向与实践基础。确定“优美—崇高”的目标体系,保证“五育”在培养上的全面性;构建“融美·创美”的课程体系,促成“五育”在内容上的互动关联;打造“大爱·大美”的资源体系,确保“五育”在时间比例上的科学性。创新“各美其美”的评价体系,实现“五育”在学生发展上的均衡性。形成了以美立德、内化价值,以美启智、激趣促创,以美健体、形神兼美,以美促劳、创造美好,以美益美、大美育人的新范例。

  育人模式影响辐射基础教育所有学段,学生阳光快乐、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拥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办学成果受到政府部门嘉奖,美术、舞蹈、人工智能、书法在国家竞赛中的获奖数居全地区之首。教师的审美观提升显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篇、专著8部,在30多个地区和学校进行推广。

  (张泽 李莉)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