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20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政府部门着眼于探寻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地域振兴和国家建设培育人才,为了突破区域局限、谋求快速发展,与首都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成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大路实验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大路实验学校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一校三址”的办学框架: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学校本着大教育观的精神和美美与共的新格局理念,以教育改革精神为指引,以服务草原区域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新格局为出发点,立足校情,遵循教育规律,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办学理念和目标,围绕合作办学“九年三阶段”目标的实现强化管理和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致力于办成“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草原标杆学校。
立德树人,蒙以养正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合作办学以来,学校以“幸福”理念为主线,以系统设计的主题班会课为抓手,紧跟党的教育方针、首师大的德育指导思想,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完善各项考核管理制度,确定班级值周制度,设置学生会、值周班、大队干部、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对班级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评选优秀班级、幸福宿舍、温馨办公室,并颁发流动红旗。
学校以“书香校园”建设之“书香家庭”评选为切入点,发挥学校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育人的优势,成立家长学校,共建家校共育机制;成立年级组,逐步完善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制度,以三级学生管理为核心,心理教师以及科任教师包联班级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候课无缝对接;全体教师参与学生习惯养成和校园文化建设,以“书香校园”建设之“书香班级”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幸福班级”和“幸福班级”文化。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广播站和校园电视台,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和舆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通过层层选拔、就职演讲和测评,成立学生会和少队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小学部创建智慧动物园和植物园,中学部设立智慧动物园和环境(空气、水、土)质量监测园。编辑《学生入学教育读本》,明确学生行为规范,着力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确定班级独有的5种课前两分钟“快乐操”和上课问候语,开展行为礼仪、卫生环境、舍务管理等10项评比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校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强化德育特色主题教育和主题月活动,每次活动后总结组织机制、管理方式、检查评比、奖惩激励、活动达到的育人效果及活动后持续育人功能,成功举办了“走进沙漠”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了“两操一课”的建设,除国家要求的两套体操外,编排和打造了特色课间操——绳操、韵律操和民族舞操等,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体育活动。同时,学习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成功经验,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和各学科活动月、学生课本剧演出、诵读经典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与首师集团校同步举办“党团队旗飘起来”系列活动,进行了“听红歌,画党徽”“百米长卷绘祖国,童心向党赞百年”等主题活动,组织教师学党史,倡导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缅怀党的革命先烈,颂扬党的伟大业绩,激发了学校师生的爱党热情。
优化课堂,联合教研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教育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依此,学校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目标、创建了新机制。
首先,改善课堂环节。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应科学设置课堂环节。学校的北京专家组与校教研组经过多次研讨,确立了课堂教学的15个环节,即课前备课、课前预习、导学案设计、课前两分钟预备、课堂起立、课堂导入、目标展示、讲授新课、重难点突破、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互动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经过多次实践应用,使课堂进一步充实完善。
其次,严抓课程质量。强化教师的8项基本功,即肢体语言、评价语言、提问与追问、课堂倾听、课堂巡视、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制作与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生成资源有效应用。围绕课堂的15个环节和教师的8项基本功,在两个校区大力推行全体教师的教学改进计划,实行日记录、周汇报,并由指定专家具体跟进指导。
再其次,强化课题研究。学校成立教育研究院,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科研立校活动,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高质量发展。举办线下线上科研专题培训,北京课题专家进校集中指导,多次分学科逐级进行课题研讨交流,对各学科教师提交的课题报告逐一进行面批面改,切实有效地指导教师中期汇报和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拥有国家课题5项,申请鄂尔多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8项、校级课题58项。
此外,学校还开展联合教研,建立幼小学段和小初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推动教研人员深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关注学生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联合教研,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段间学生思想、心理、学习和习惯等方面的顺利过渡。同时,开展学科建设,调动师生齐参与,实现科科百花放,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使学科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焕发出新的活力。
轮岗实训,专家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采取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课后服务效果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积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促进课堂实效的提升,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和建设教师队伍,通过巩固和加强“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战线,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走出去”,赴京轮岗实训。学校派送教师到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培训。跟岗教师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等各学科,与北京首师实验共同体学校教师结对跟岗学习,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说课、磨课、同课异构、公开课、专家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跟岗教师每天发布学习总结及活动美篇,实时传递收获和成长的喜悦。
“请进来”,专家进校指导。自合作办学以来,首都师范大学每个月都派驻专家团队进校听评课和磨课,作课程诊断,“手把手”指导。同期在校的北京专家和执行团队协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英语学科建设、德育、“两操一课”、道法学科建设、团委及少先队建设等方面工作。进校的北京团队对全校教师进行系统性的集中培训和分学科培训,针对前期调研了解到的教师的困惑点进行培训,分层次召开教学和德育工作者会议,细致指导学科建设、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德育工作。
在“两线作战”的基础上,学校更注重常规培养机制,积极调动、发挥教师主体主观能动性。2021年秋季开学后,学校成立教育研究院,下设校园文化研究院、智慧校园研究院、课程建设研究院和教育评价研究院,各分院又下设若干主题研究中心,如教师生涯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存折”研究中心、作业设计与布置研究中心等,更好地规划和指导教师专业化成长。
特色建设精彩纷呈
在合作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在师生“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依据“全息教育”理念、“三园”同创、智慧校园、作业管理、家校共育实践“双减”等要求,促进了新的发展。
全息课堂。秉承首都师范大学杨志成校长提倡的“全息教育”,开展全息课堂教学,使每一节课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体现所在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整体学科逻辑,撬动学科思维、学科情感和认知发展,奠基学生终身发展,实现全面持续的育人目标。
“三园”同创。以“科研彰显特色、特色造就未来”的特色建设为载体,逐步推进建立启航、领航、拔尖人才班。开发标杆校本课程——项目式学习;打造英语教学特色,形成“手语+六个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国学吟诵特色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课程润校园”为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以“智慧校园管理、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资源平台、智慧科研管理、智慧线上课堂、人工智能、智慧校园文化、智慧空气系统”为抓手,打造“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作业管理。各年级制定“一年级一方案”作业管理细则,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单元作业;基于学习目标,精选作业内容;丰富作业类型,提升作业实效;严控作业总量,加强反馈指导;创新工作机制,重视过程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作业管理系统。
家校共育。践行“双减”,提升“六力”:培养坚毅和谐心智,有自控力;培养读书背诵习惯,有表达力;培养思维策略意识,有学习力;培养体育健身技能,有运动力;培养多种艺术修养,有审美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有创造力。让学生做文化的传承者、社会的引领者、责任的担当者、问题的解决者、终身运动者、美德的践行者、优雅的生活者。
一所好学校,恰逢百年一遇的大变革之新时代。正是扬帆起航时,学校将凝心聚力,共谋长远发展大计,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名校而不懈努力!(张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