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河海大学打造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培养德才兼备的土木类一流人才

  走访村民调研出行困难及需求,勘测桥梁数据和桥址地形,融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做出设计图、施工图……在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明星村开展的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课,让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郑宇涵感触良多,“勘测设计茅以升公益桥的过程,不仅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也是了解民情民生的过程,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倍感自豪”。

  “高校80%的课程是专业课,润物更加细无声,需要打造育教融合、显隐结合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沈扬说,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凝练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指标二十条,将思政育人目标有机融入“四个课堂”,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评价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育人实效。

  构筑课程思政指标二十条

  近年来,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在将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三全育人”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

  “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炼出‘时代特性’思政指标十二条,从深融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专业毕业要求中提炼出‘历史共性’思政指标八条,据此构建了‘时代特性+历史共性’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指标二十条。”沈扬说。

  翻开二十条指标,在时代特性方面,如第10条“建设美丽中国”对应要求为“正确处理好工程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法”;而在历史共性方面,如第1条“爱国情怀”对应要求“在专业教育中通过国家土木行业标志性工程和人物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等。

  凝聚出了思政指标点,还需要整合重塑专业知识体系。沈扬介绍,学院层面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再设计,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特设“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核心素材设计)”模块,且“二十条”中所有指标均有相关课程支撑。

  “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少专业课教师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课程中融入了思政元素,有了朴素的育人想法,但是还缺乏凝练。经过多年打磨,学院打造了完整的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系统化地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沈扬说。

  育人目标融入“四个课堂”

  “围绕土木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我们将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贯穿融合于覆盖本科生大学四年的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主阵地、第二课堂校内实践、第三课堂校外实践及第四课堂网络平台,全方位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刘云说。

  作为课程主讲人,刘云根据“二十条”指标对课程进行了重构: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在课程建设中要求学生桥梁设计要融入当地文化、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注意保护水环境等;按照“社会责任、价值塑造”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亲自勘测,进村入户走访等。

  “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融入教育教学行为,就是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准确把握当地需求特色、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创新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后具备全面协调能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德才兼备的土木类一流人才。”刘云说。

  除了在第一课堂开展基础课程“+土木”改革、推进“全产业链土水融合”改革等,在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方面,土木与交通大讲堂对话名师、微讲堂对话学长,双讲堂制树立成长成才正面典型;通过“校—省—国家—国际”多层、多主题专业学科类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平台锤炼创新人才。在第三课堂校外实践方面,土木交通类社会实践将红色社会实践分别与科技扶贫、公益服务相结合。在第四课堂“土木交通类大学生互动型虚拟学习社区”,以展现青春正能量、传播核心价值观为主旨。

  多元评价激发教师主动性

  评价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针对课程、专业等不同的评价客体,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设计了多元评价路径,激发教师主动性,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向深入。

  刘云介绍,一条路径是学生评课程。在课程结束后,根据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学生进行认可度打分。除了学生评课程,学院还设置了管理团队评专业、用人单位评学生等其他路径,搭建多维专业课程思政实施及评价平台。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推动专业课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讲授、课堂研讨、实验实训、课后作业、开放性考题等,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度与接受度,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刘云说。

  近年来,河海大学土木、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为港珠澳大桥、援非公路等国内外重大工程贡献力量,赴海外名校深造的本科生90%已回国报效国家。土木专业核心课程“土力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业已成为江苏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指标体系构建蓝本,课程思政支撑相关教学成果“基于大思政观、大工程观的土木类一流人才‘三维三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获得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