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去港口实地参与过铁水联运,但通过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实践锤炼,我用较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完成了铁水联运调度的整个过程,这让我对今后的实习和就业更有信心了。”武汉工商学院大三学生许宽万说。在该校第二届铁水联运港口作业计划方案设计大赛中,他以满分的成绩获得一等奖。
该大赛是依托学校的国家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作业计划方案设计”实验教学系统开展的。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武汉工商学院紧贴产业需求、面向岗位实践,积极为学生构设虚拟实践情境、搭建仿真实验平台,获批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和省级虚拟仿真一流本科课程各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在培养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简称“三力”)的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学生主体,虚拟仿真技术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只要在电脑上打开“集装箱铁水联运港口作业计划方案设计”实验教学系统,学生们就可以进入到黄石新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3D动画版环境中,扮演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体验逼真的业务场景和复杂的决策环境。
这样逼真、有趣的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三维动画的画面感很好,参与感很强,生动有趣,操作起来仿佛我就是动画里面那个中控室的负责人,同时又富有挑战性,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进行了多次实验。”物流管理专业大三学生陈岩说。
学校另外一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也让学生们大呼“过瘾”,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像搭积木一样构建污水处理厂,并通过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实验寓学于乐,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儿。
这些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得益于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学校副校长张俊指出:“‘学生主体’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主线,要将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将能力生成规律贯彻于体系建设和改革之中,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创设理想环境。”
“五维共进”,全面创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不是建成几门课程或几个项目就能够形成的,而是围绕虚拟仿真实验积极推进课程、教法、资源、平台和机制的全面改革。”学校经管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专家顾问毛志山教授认为。
为此,学校提出“五维共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创建路径,即以实验课程为核心,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情境依托;以实验教法为关键,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方法途径;以实验资源为基础,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辅助支持;以实验平台为支撑,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可靠条件;以建设应用机制为保障,为学生主体性学习提供质量保证。5个维度相互融合、共同推进,全面构成了满足学生主体性学习所需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该成果的建设与应用,培养了一批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建成了一套涵盖国家、省级和校级虚拟仿真课程的实验课程体系,锻造了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实验教学队伍,涌现出一批国家、省级实验教学优秀教师典型,取得了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开放共享,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新生态
武汉工商学院开发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基于挣值法的项目动态成本与进度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上线两年来,被10余所高校和企业应用,开展实验7500余人次。一些高校在实际应用后,给出“场景仿真度高、业务还原度高、实验教学效果好”的良好评价;合作企业使用该系统组织员工培训,认为“通过实验,对项目管理的认知得到深化,实际管理能力有效提升”。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应用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明显增强。除了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外,学校还从开放平台中选用了多个国家和省级虚拟仿真项目应用于课程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实验,每学年实验室课余时间开放达到21万人时数;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在宿舍、在家进行实验,真正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近5年,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国家奖项80余项、省级奖项10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奖项45项、省级奖项105项,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学校积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开放共享,为社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学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经验在全国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研讨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主任会议、湖北省民办高校经管学院院长联席会上作交流发言,获得了高度认可。学校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依托国家共享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在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教学实践,广泛应用于社会企业员工培训,取得了良好成效。
(王猛 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