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知礼花糕”织里情

  “老师,这花糕真好看!”

  “老师,我们自己制作的花糕真好吃!”

  “这节课,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制作花糕技法——嵌。”

  织里有一种传统美食——花糕。花糕制作以米粉为原料,将“南瓜青”和“洋红”揉进米粉,形成白、青、红三色,通过揉、压、卷、嵌等多种技法,制作成长方体米粉条;蒸熟切开后,从米粉条上切下的每一片糕都具有同一种花型,既是食品文化,也是食品艺术。第一次品尝花糕我就爱上了它,不仅爱它清爽的味道,也爱它美丽的花型。

  然而,如今在织里当地,50岁以下的人对花糕的印象已经模糊,几乎没有人会制作花糕,花糕这一地方美食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传承和发扬花糕文化迫在眉睫,学校专门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开发“知礼花糕”课程。“双减”之后,大受学生欢迎的花糕课程有了更多的课时安排,我也成为课程的执教教师,和学生一起体验动手动脑的乐趣。

  由于新鲜米粉的准备需要时间,揉粉也需要技术,所以平时我用“超轻土”代替米粉,让学生由简到难学习花糕的制作技法。渐渐地,学生能够熟练制作传统花型,如“马兰头”“如意头”“海棠花”等,也能创造性制作各种新型花糕,如“寿字头”“知礼乐心”等,成功的体验带给他们无限快乐。

  如果遇到织里镇举办“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学生大显身手的机会就来了。我把课堂“搬到”食堂,与王永明老师一起揉好粉,让学生用真正的米粉来制作花糕。

  我还清楚地记得学生第一次用米粉制作花糕的情形。揉好的米粉细腻而光滑,但是放在桌上却很容易与桌面黏在一起。这时,有经验的王老师对学生说:“看,我们还留了一些干米粉,你们知道干米粉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媛媛很机灵,立刻说:“我知道,可以把干米粉撒一点在桌面上,这样揉好的米粉就不会黏住了!”

  “聪明的丫头,那么从最简单的花型‘马兰头’开始,赶快试一试吧!”我不禁为她点赞。

  学生纷纷开始制作绿色和白色的长方形米粉片,然后按照“白色—绿色—白色—绿色—白色”的顺序把米粉片叠起来。到了最关键的“压”技法,学生琪琪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在白色米粉片一面压了两下,复原成长方体形状后又在对面也压了两下。

  “哎呀,复原成长方体形状后只要在相对面压一下就好了。老师,我的‘马兰头’做错了,怎么办?”琪琪有点难过地说道。

  “没事,做错了也是一种花型,花糕的花型没有对错之分。”我安慰她。

  王老师听到我们的谈话,微笑着说:“‘压’的技法可以多几下,也可以少几下;可以深一点,也可以浅一点。开动脑筋,想想这个‘错了的马兰头’可以变成什么花型?”

  琪琪想了想,用筷子在白色米粉片一面的中间又轻轻按了一下,然后信心满满地把长方体形状的花糕放进蒸箱。两个小时后花糕出炉了,琪琪满怀期待地看着我们切她制作好的花糕。惊喜发生了——琪琪制作的花糕犹如碧波荡漾的绿水,又如苍翠欲滴的青山。

  “我们可以把这个花型取名为‘绿水青山’啊!”学生小泽兴奋地说。我满意地竖起了大拇指:“为琪琪的创意花型点赞,也为小泽的取名点赞。”

  第二天,我们带着学生来到“民俗文化节”活动现场,学生现场展示如何制作花糕,还将花糕赠送给游客品尝:“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花糕,请您尝尝!”

  “做得真好,比我年轻时做得还要好。”一个老奶奶开心地说。

  “很久没做花糕,都忘记怎么做了……嗯,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一个老爷爷怀念地说。

  从老人的话语中,我感受到织里居民对花糕的留恋,也看到了学生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自信。许多学生属于“新织里人”,他们现在以会制作花糕为荣,小小的花糕承载着织里的民俗和文化,使得“新织里人”更加热爱织里这个第二故乡。

  (作者费凤飞系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轧村小学)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