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开在“三山五园”的9门课程

  如何将语文、数学、生物、美术等学科融入校本课程?如何让独立的课程组成体系完整的课程群?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借助“三山五园”的教育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特色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颐和园里当导游,玉泉山下割水稻,西山脚下读红楼,圆明园里赏荷花……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位于“三山五园”(万寿山、香山、玉泉山,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腹地,学校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教师自主开发、学校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三山五园”系列课程。目前,学校依托“三山五园”开设了京西稻、传承稻文化、古建彩绘、和谐之美、以“荷”为贵、植物图册、小志愿者、中国衣裳、漫游畅春园等9门课程,有效融合语文、数学、历史、美术、生物、科技等学科,让学生在“三山五园”中蓬勃生长。

  “小志愿者”讲述红色故事

  学校开设“小志愿者”课程,通过对双清别墅、李大钊烈士陵园等教育资源的挖掘,让学生深刻了解、领悟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将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当小解说员慷慨激昂地诵读这首著名的毛泽东诗词时,所在之处正是香山双清别墅的六角亭,游客也由此知道了毛泽东在双清别墅指挥渡江战役的那段历史。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李大钊烈士雕像下,学生沉痛地讲述着烈士的故事,感悟着革命者为真理为国家赴汤蹈火的大无畏奋斗精神。

  “我在讲李大钊烈士的故事时,是哽咽着讲下去的,讲到他从容奔赴刑场的那一刻,我的双眼模糊了,眼泪就那样流下来。”

  “看着双清别墅里的一砖一瓦,想着毛主席曾在这里生活,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

  在“三山五园”德育课程体系引领下,学生深情讲述红色故事,对于国家的热爱源源不断地流淌在心间。

  学科融合助力思维拓展

  “颐和园的仁寿殿建筑特点是什么?”“轴对称!”在与数学学科紧密结合的“三山五园的和谐之美”课程中,这样的对话不断进行着,对于问题的探讨也在一步步深入。学生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恍然大悟,一边是“三山五园”的美丽建筑,一边是建筑背后隐藏的数学奥秘。在热烈而投入的讨论中,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的定义,感慨“原来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建筑之美”。

  “上次我去颐和园时看到了荷花,正好应了石涛诗句中的‘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荷花跳出优美的舞蹈,荷叶发出‘哗哗’的声音,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在“以‘荷’为贵”课程中,一个学生娓娓道来,分享着她在颐和园看荷花的感受。由《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读出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感受从古至今人们对荷的喜爱,进而衍生出“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以和为贵”的文化,这便是课程对于三山五园“荷文化”的传承。

  结合历史学科,学校开发了“玉泉山下的京西稻”课程,从历史沿革的角度讲述京西稻的发展历程。通过游览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农耕文化相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之策。在参与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了解了康熙皇帝培育水稻品种“御稻米”的有趣故事,深入思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进入多彩的艺术世界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校需要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想象、思考、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在“探索园林中的古建彩绘之美”课程中,学生进入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初步了解古建彩绘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意义,进而了解旋子彩画、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的基本特征,感受民间传统建筑彩绘的艺术美感。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去颐和园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当他们观察到斗拱、梁架、天花等处的彩绘时,发出了一阵阵由衷的赞叹声。

  “这是旋子彩绘吗”“花型好复杂啊”“旋子彩画是用或圆润丰满、或流利柔韧的各色线条扭转盘结而成”……学生叽叽喳喳地边讨论边在纸上一笔一画认真临摹起来,感叹中国古建筑之美,畅游在艺术殿堂之中。

  同样让学生畅游在艺术世界的还有“漫游畅春园——数据觅踪影像穿越”课程。这门课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开展了一场“影像穿越”之旅。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Unity3D基础操作、模型拖拽与摆放、场景建立、相机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能够根据图纸完成畅春园部分场景的虚拟搭建。学生还可以利用镜头语言,结合所学习的畅春园知识,依托动画制作软件进行畅春园文化介绍项目展示。

  劳动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悠扬动听的《京西稻之歌》在玉泉山下唱响,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水稻田中呈现,这便是学生在“传承稻作文化”课程中的“水稻之旅”。

  学校专门开辟了几块水稻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学生全权负责水稻从一株株小小禾苗的生长发育到收获的全部过程。课程还与生物学科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种植、管理、收割的过程中不断参与、不断提问,通过生物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与解答。

  到了收割的季节,学生兴高采烈地进行水稻收割、扎捆的学习体验。

  “扎捆时将一把水稻下端分开,将上端拧住,再从下端分叉处穿出,这样形成了一个圈,捆住了水稻。”学生卷起裤脚、拿起镰刀,交流着收割水稻的经验。

  “记住,右手持镰刀,左手捏住稻子,将底部割下,按一定顺序排好!”小组长学得快,开始强调注意事项。

  育种、插秧、浇水、观察、记录、收割……近120天的劳动,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了种植庄稼的辛苦,也分享了收获的喜悦。

  “三山五园”课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从结构简略到体系完善,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挫折,所幸学校教师一直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这项事业,推动课程踏踏实实不断前进。对于学生而言,“三山五园”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增长、技能提升,还有审美意趣、文化素养、家国情怀的全面浸润。

  (作者刘荣铁 周丛丛分别系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