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泽镇中心小学离苏州市区约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从1988年到现在,薛法根在这里任教、办学,已有33年。虽是乡镇,这里却如都市繁华,当地人说“是盛泽小学兴了这个镇”。此时,薛法根已辞去集团总校区校长的职务,从他身上我们感觉到,有一种不可改变的笃定。他总结出了自己从入职到惠及一方土地的专业发展历程,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摸到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拨开云雾见月明。
——编者的话
我觉得,优秀教师有几个本质性的特征:勤奋、走正道、能嫁接、一直有梦想、能成全别人,这样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又很快乐的事情。
勤奋是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格
我能够在教育事业上做出点成绩来,最重要的是,母亲从小教会我两个字:勤奋。
我家都是农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带着我和妹妹去田地,田里种水稻、麦子、油菜,菜地种玉米、红薯。家里还养兔子和羊,从小学到初二,我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这炼就了我勤劳、细腻的品格。我读书期间不是最拔尖的学生,但我比其他同学都勤奋。初中作业多,我经常做作业到凌晨,一定要做完才睡觉。
我认为,做一名优秀教师,勤劳和细腻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世纪90年代东方卫视播放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视频,一共20多堂课,风靡上海滩,上得太好了!此后的两三年里,我每天都在模仿他。我每天回家吃好饭就看录像,第二天搬到课堂里,上不好再看一遍、再上一遍,一堂课一堂课、一句话一句话地模仿。我模仿的不是他怎么做的,而是模仿他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做。在模仿的过程中就心领神会了。
模仿到一定阶段,我不但知道了他怎么想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他是怎么设计的。这背后是对教学规律的思考,是思维方式或者说心智模式,这才是本质的。当我设计出像他一样的课时,我非常高兴,这说明我的心智模式与他接近了,我也会这样去思考、去发现素材了。
学科教育要走正道
工作后,我遇到了我的导师庄杏珍。庄老师曾经跟着叶圣陶先生在北京编我国第一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她对我说:“要做一个合格、优秀的语文老师,你必须走教学的正道。”是说,教师所接受的打底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观念必须是正宗的。
曾经,我的语文课总是深一脚、浅一脚,对下一节要上的课心里没底。有一次,我准备上一节作文课,先写了一份教案,教研员说不行,我改了之后拿给教导主任看,教导主任说得改。我改完教科室又说要体现新理念,要改……最后这节课上得一塌糊涂。
庄老师给我指点迷津:“因为你对教育理解得不深刻,你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别人的。所以,你一定要对教育有本质上的认识,以后遇到任何观点,你就用这把尺子去量一量,再判断是好是坏。”
庄老师对我非常严格,曾经有好几年的时间,我天天到她家里去。我先解读教材,她再批判,并让我回家看叶圣陶先生的书,大概持续了好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建立了不偏不倚的语文教育思想。
以“如何理解我们语文学科当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例,理解不透彻,语文教育一不小心就会走极端,要么偏向工具性变成训练,要么走向人文性变成人文学科或思想教育课。对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讲得很清楚,语言和思想是不能分开的,要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所以,语文学科培养的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来理解文本,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不把握这些本质上的东西,就容易走偏,害学生、害自己。
嫁接出自己的“创造”
跟着庄老师学习大概七八年以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变成她了。可是,我怎么可以和师傅一模一样呢?因为教育不是复制。我开始进入自己研究的阶段。
这时候,我参加了苏州市的一场高级研修班,金学智老师讲了一个词“嫁接”让我豁然开朗。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别人成功的经验、先进的思想是很多的,仅仅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没用,要把人家的东西嫁接到自己的“树”上,才能努力长出自己的果实。如果不会嫁接,要么一辈子简单模仿,要么会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偏激思想一直做。
在语文学科中,我先嫁接了心理学中用来改善人记忆的组块原理,提出了组块教学。语文学科有碎片化的特点,我用组块教学将其结构化,上出自己的特色,这样的课很干净,一节课可能只教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核心内容、一个核心目标。这个板块重知识积累,那个板块重思维或情感熏陶……
每个板块指向的语文素养不同,需要学生运用的思维方式就会不一样,而不同学生对不同板块的学习优势也不一样,有的朗读特别好,有的文本理解能力特别强。此时,我发现“多元智能理论”非常有价值,我又进行了第二次嫁接。改造后,我的语文教学板块里有了多种学习方式,可以适合不同的学生。这样,教学手段、学习路径都更多元了,一个方法不灵了,我就换个方法,总有一个适合学生。
这样研究五六年后,我又进行了第三次嫁接——言语交际功能,提出了言语交际理论背景下的组块教学研究。这时候,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语文学科回归生活本身了。
所以,“嫁接”太重要了,嫁接得越多,语文学科拓展的空间、领地就越大,就越能有所创造,有所突破。
让同伴变优秀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孤峰凸起,而是高原出高峰。我在乡镇,如果天天接触的人水平都一般,怎么可能发展得更快、站得更高?我把“让同伴变得更优秀”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比如,培养所有徒弟成为特级教师,当我们学校有了5个特级教师时我发现,跟他们对话我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了。
让同伴变优秀,一开始需要你付出,你要给他们机会、成全他们,把自己所得教给他们,毫无保留。我自己的思考所得,哪怕没有发表,我都讲给身边老师听,让他们去用。这样我们才能同步,才能在探讨课堂、教学的时候接轨。
还要敢于让别人超越你,让别人打破你所形成的固有的思想观念。在确定集团校的新校长时,也因为她非常具有叛逆精神,老是反对我,行政会上顶撞我,讨论课也顶撞我,她不迷信我、不盲目崇拜我,这样的人将来就有可能开辟出另一片天地。如果沿着我的路走,你只能在我的思想下面,你不可能突破我。
在全国8个组块教学实验区中,我发现他们有的已经超越了我某方面的思考,我非常高兴。一项有生命力的研究或事业一定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开掘它,这个事业才会越做越大。
好老师就是要做榕树,要做根的事业,从树上爆出来树根,再成为一棵棵树,然后长成一片森林。
选择一件事做一辈子
人要有梦想,不是说一开始就要有这个梦想,最难的是一直有梦想。人比较容易的是,小时候有梦想,到一定年龄特别是工作10年以后,很多老师基本就没梦想了。
在我小时候,农村最有地位的是教书先生,只有他识字,家家户户买的水桶、扁担上要写名字,就得请教书先生来写。后来我们村里出了一位多才多艺、能唱会跳的老师,大家一有问题就去请教他,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很受尊敬。
就这样,我有了这个梦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受人尊敬的教师。从小学到师范学校,再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都保留着这个梦想。梦想也许最终也实现不了,但它会让你生活的每一天更有意义,永远给你希望,让你积极,让你快乐。要成为好老师,还要有信念。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曾对我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研究所有的东西,要选择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最好做一辈子。”
以前我也做了好多东西,有时候半年做一个研究或一个项目,但始终没有深入下去。语文这门学科是根的事业,就要一心扎下去,所以我的组块教学语文学科研究做了20年,做了3轮课题,写了10本专著。
刚开始提出组块教学,我受到了很多专家的质疑。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方向对了,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出成果。为什么我的课在别人看起来还是很机械?那是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为什么我设计不出来?因为我还没想到那个最优方案。
在没上好的课面前,我从不绕道而行。我曾经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公开课,上了好几次,效果都不太好。别人说“你换一节课”吧。我继续琢磨了一个多月,终于想出来又简单又有效的课程设计。原来两节课都上不完的内容,我能让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学得非常透彻,就是不断琢磨、思考得到的。
我床头常备一个笔记本,一想到好的点子,就马上写下来。家里的笔记本已经厚厚一摞,学校的柜子也被挤满,上课、思考、阅读的点点滴滴都在里面。
回头看,每三五年我的课都会有一个飞跃或转折,但在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都很痛苦,看到问题却很难突破。但突然之间,有一堂课就发生了转变,迈上了一个台阶。这就是一直有信念、一直热爱、一直寻找、一直思考、一直实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