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智慧教育典型案例”系列报道③
“教室的一体机可以直接触屏操作、写板书,也可以连接手机操控,大屏幕显示也很清晰,我几乎每天上课都会用到。”日前,记者在江苏省昆山市采访时,昆山市张浦震阳实验学校教师唐茜介绍说,打开教室内配置的触控一体机,联网调出最新的课件,准备好用投屏仪器展示即将讲解的题目书页,利用多媒体系统授课、与学生互动,已成为她每日上课的固定“流程”。
唐茜的多媒体教学“好助手”,现已成为昆山乡村学校教室的“标配”。“突破时空限制、促进资源共享、快速复制传播……这些特质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力抓手。”昆山市教育局局长卿胜告诉记者,近年来,昆山以“统筹推进、一体实施、化繁为简”为主要做法持续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区域乡村教育质效的提升。
强化保障:
配齐设备,统筹资源
40间普通教室、27间专用教室均配备84英寸触控一体机供师生使用;学生人手一张电子借书卡,轻轻一扫即可从图书馆借阅书刊;校园电视台可根据播出内容不同切换演播室背景,并通过直播系统实时对全校播报;家长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录播系统传输的画面,在家也能通过手机“沉浸式”参与孩子的校园活动……在昆山市张浦震阳实验学校,每一名师生、家长都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这所学校位于昆山西郊,周围稻田、果林环绕,生源地遍及周边社区、村庄,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老百姓可以感受到,自家门口乡村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和城里学校的没有差别,甚至更好。”震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沙夕岗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投入1200多万元,校内信息化设施配备齐全,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昆山共有150所乡村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的近50%。在市级统筹和支持下,这些乡村学校都和震阳实验学校一样接入教育城域网,并在教室建有多媒体终端,逐渐配齐校园信息化设备。
硬件设备配齐,优质教学资源也要跟上。8年多来,昆山实施“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工程,在区域内统一配置智慧教育云平台,优先考虑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免费向乡村师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目前,云平台学科教学资源、中小学虚拟仿真实验等通用资源基本配置完善,其中包含数字图书7.4万册,教育电子期刊7000多种,幼儿卡通动画资源4200个,中小学试题库试题近50万道。
“我每天都要登录云平台,查找资料,完成电子备课,并通过平台发布学生考核评价结果,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执教英语学科的青年教师张扬告诉记者,智慧教育云平台统筹了日常教学工作的大部分内容,还能学习省市名师的示范课程、下载与课本贴合度高的音视频资源,有效提升了她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目前,昆山基本建成了城乡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实现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校全覆盖。”昆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阳介绍说,昆山所有师生、家长均拥有“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实名制账号,可随时登录学习、办事。
质量为先:
课堂更活,教研更优
这学期,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学习了古诗《浪淘沙》。课上,教师轻点屏幕,黄河汹涌的波涛立时呈现在眼前,从未亲眼见过黄河的学生沈会理顿时理解了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单看诗句,我想象不出黄河的样子。但现在,一想起课上播放的视频,一整首《浪淘沙》就浮现在脑中。”沈会理说,课堂上配合教师讲解出现的视频、图像在增加课堂趣味的同时,也让她的学习轻松不少。
“信息化设备全覆盖让乡村的孩子们亲身接触科技产品的同时,得以在云端‘开眼看世界’。”王阳说,近些年,信息化设备深入昆山乡村学校课堂,学生们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大大拓展了眼界,城乡教育差距随之缩小。
将难以用简单语言阐释的知识点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此外,一体机系统还可以配合课堂内容随机提问学生,即时检测,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的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随时调节课程进度。
“小朋友的记忆时常比我们想象中要短些,通过观看、触摸多媒体终端中的图片、数字,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他们就能对课程内容有更生动的记忆和体验。”昆山市石浦中心幼儿园教师唐思佳说,她有时会选择在校内的多媒体教室教孩子们记数字,通过“摘果子”“数台阶”等交互式游戏随时巩固教学内容。
此外,乡村教师教研素质的提升也有赖于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不久前,在震阳实验学校的直播录播教室中,语文教师马毅开讲校本课程“震阳的早晨”。在教室隔壁的观摩间,参与听课教研的教师能通过玻璃幕墙清楚地看到课堂全貌,并通过直播系统清晰地听到课堂讲解与互动。同时,教师使用的课件也通过观摩间的电子屏实时播放。如此,听课教师能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实时交流课堂状况,并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即时查阅资料,丰富教研内容。这样的直播录播教室,已在昆山75%的乡村学校中投入使用。
昆山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资源保障部部长孙建荣介绍说,目前昆山的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极为重视教师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双重提升,在进行常态化学科教研的同时,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每学年开学初,各校都会针对新教师做信息技术专项培训,让新教师迅速熟悉信息化装备,在课堂教学中自如运用”。
化繁为简:
“云上”办事,科学高效
在城乡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辅助下,自2016年起,昆山就基本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零择校”。“借助‘互联网+’技术,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均采用线上报名、审核、评分和录取的方式招生。学生家长只需在平台填报一次入学志愿,系统就会自动完成数据比对确认,真正实现一网通办的一站式服务。”卿胜表示,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入学精准简便的服务,也为规范招生、实现“零择校”提供了有效支撑。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昆山各乡村学校的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的涵盖范围也不再仅限于人事管理、学生管理、教务教科等常规教育管理项目,而是开发出多种创新功能,深入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每天的午餐时间,石浦中心幼儿园园长陈燕萍都会通过手机查看食堂的各个监控画面,实时掌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今年,我们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食堂监控,做到及时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陈燕萍介绍说,信息技术在校园的推广普及为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增添了一层技术保障。
无须随时到场,在线进行食品安全监测;防疫大数据信息实时更新,随时能够查看每名学生的详细情况;学校资产管理和市政资产管理平台直接线上挂钩,一扫二维码就能了解设备的批次和使用状态,在线即可完成设备采购……诸多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付诸“云端”,融入区域大数据信息系统集中处理,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乡村学校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现在,学校教师的评奖评优、职称评定都直接在云平台上完成信息录入、材料提交。教师们的信息都在平台‘云端’存储,可以直接导出,无须再次准备纸质文件。”千灯中心小学校长陈春明表示,随着区域教育服务平台一体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也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实现了效率的显著提升。这种化繁为简的“云端”处理模式让他和教师们逐渐得以从一些非教学任务中脱出身来,拿出更多精力扑在教研上,推动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