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擅长不告而别,也善于悄无声息地如期而至。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以下简称“利通一小”)的80岁生日就这么到来了。
这80年,利通一小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路前行,将对教育、对品质、对师生的热爱融于血脉之中。
经历过岁月激荡,看得见茁壮成长。从1941年的小小私塾,发展到今天的重点小学,成为吴忠市基础教育力量的一面旗帜,利通一小用苦干与实干写下了光荣与梦想。
往昔岁月峥嵘今朝芳华硕果
80年波澜壮阔,慢慢亦漫漫;80年光辉岁月,匆匆又葱葱。往昔岁月峥嵘,回望来路,倍感激昂。
1941年,宁夏吴忠市利通街第一小学正式成立,彼时只是一所私塾;1944年,命名为万慈会小学,1949年又更名为新华完全小学;直至1959年,定名为利通街第一小学,沿用至今。
80载砥砺奋进、薪火相传。学校秉承“开拓进取、迎接挑战、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利通一小精神,践行“书、艺、和、雅”的办学理念,树立“德育塑校、质量立校、创新强校、智慧兴校”的办学宗旨,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方向,努力实现“吴忠标杆、宁夏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升,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已发展成为拥有43个教学班、2311名学生、131名教师的品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创新型学校和特色化学校等。
利通一小的发展历史,每一篇都饱含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每一章都记载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每一页都融入了利通一小人的勤耕不辍。历经80载的风雨和磨砺,利通一小正凝心聚力,豪迈地朝着培养具有“儒雅之气”的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大步迈进。
赓续红色基因打造党建品牌
重温利通一小的历史,徐徐展开的是一卷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凝聚在一代又一代利通一小人身上的闪光品格,就是在传承赓续红色基因中坚定“永远跟党走”。
学校始终不忘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学校全力打造“六有四服务”“火炬工程”“以研促学、争先创优”等党建特色品牌,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自治区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建示范点”等。
全面打造“六有四服务”党组织。“六有”即“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四服务”即“服务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通过持续深化“六有四服务”,提升办学质量,推动改革发展。开展多元化拓展性课程,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全面加强党小组建设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实施“火炬工程”。以党建工作引领少先队建设,强化课程渗透,丰富活动载体,树立榜样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拓展教育阵地,建立“五体合一”的教育网络,推动新时代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争先创优做先锋。学校以党建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学科牵头、同伴互助、反思提升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让名师、骨干、党员教师参与课例课题研究,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市区前列。
2020年,学校党总支被确定为宁夏首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学校。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主体责任,执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集体领导和决策机制。通过组织党员“走出去”开展“两学一做”实践体验活动和“请进来”创新开展党史国情专题党课;在党小组建立共产党员星级服务岗,鼓励成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先锋队。
学校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有力抓手,通过党建带队建、党员带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长廊和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景观小品,每一个角落都彰显着环境育人的氛围。每周一全校师生集会,开展国旗下的公开思政课,让优秀共产党员围绕党史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抗疫先锋、雷锋精神、道德楷模等主题讲党课,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德立人的师德内涵。通过菜单预约、课例研讨、教学沙龙、名师引路、专题研究,依托扎实、朴实、平实的组本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在保留国家“精品课程”的同时,开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厉行节约等“生活课程”和无人机、创客、中国鼓、拳击、功夫扇等“特色课程”,全力打造“课程超市”。利通一小因此先后获得“自治区百所创新素养教育领航学校”、吴忠市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学校、吴忠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多项荣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利通一小建校80周年,学校以此为契机,以新作为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积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利用开学课和思政课让共产党员人人围绕党史讲主题党课;实施“红色经典”阅读计划,举办诗歌朗诵大赛;开展师生“三歌”比赛,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旋律;拍摄“感党恩、送祝福”“快闪”MV;制订“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鸿雁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为党旗争光添彩”教学竞赛,让教职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人人争当先锋,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宁夏吴忠市有28个民族。在学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学校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主题教研活动。任荣老师表示,她所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依托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互相依存、情感上互相亲近的特点以及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感受中华民族向心力,认同中华民族一家亲,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十四个一”活动,使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系列化、常态化。“十四个一”即每学期坚持举办一次专题报告会、写一篇征文、举办一场知识竞赛、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完成一幅书法作品、设计一份手抄小报、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出一期黑板报、组织一次民族政策常识问卷调查、排练一段舞蹈、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会演奏一种民族乐器、开展一次民俗社会调查、参观一次民族风情园。通过这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生对我国各民族的地域分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英雄事迹以及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通一小因为出色的民族团结工作表现,于2019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于2020年被自治区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学校”。
校长周晓玲表示:“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学校坚持不懈、抓实抓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师生心中渗透、根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不断促进学校的‘双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启动创新发展引擎推动创新素养教育
2007年,利通一小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把利通一小建设为创新型学校。”为此,学校经历了乍暖还寒的迷茫、步履艰辛的前行,也体会到了拨云见日的欣喜。时至今日,学校的创新素养教育已然长成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校园是创新教育发生之场所,教师成为创新素养培育之名师,学生更是创新思维发展之英才。
利通一小立足课堂,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在周晓玲校长看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标志。创新素养教育重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思维品质,促进动手实践,强化知行合一。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决定着学校创新素养教育工作的高度和深度。
一是构建“1+N”创新素养教育新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日常训练,构建“1+N”创新素养课堂教学模式。“1”即一门学科,“N”即一个或多个创新素养培养发力点。学校在各年级开展创新素养故事阅读活动,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教师说教材,挖掘不同学科的创新素养训练侧重点,再通过学科大教研梳理教材单元中的创新素养训练内容,编辑成册,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是打造“五味”创新素养教育新课堂。为了营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关注现场学习的生成与利用,学校打造了强调“儿童味、生活味、成长味、学科味、创新味”的“五味”课堂,追求课堂的“生成创造”和“思维建构”。师生努力激发思维,课堂指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构建焕发生命力的“五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善于创新,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样态。
三是完善“五位一体”创新素养教育新课程。学校在积累三级网络课程和四大类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即思政德育类、基础学科类、艺术体育类、科技创新类、劳动实践类。学校根据教师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家长的专长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潜能,根据“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家长即课程”的理念,开发创新素养“微课程群”。如思政德育类课程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课、卫生健康课、安全教育课、生活劳动课等,学校将微课程从内容选择到推进方式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形成立体的、螺旋的、序列化的、交互式的网络结构,构建创新素养立体微课程,从而形成创新素养教育“五位一体”的课程群。
四是坚持开展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多年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开展寒暑假创新作品展,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发明的舞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在连续1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团体金奖,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科技实践活动“红领巾气象哨”“沙尘暴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获国家级别奖项;119名学生获全国比赛金奖、银奖,6名学生的创意作品获批国家专利;2015年,参加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一名学生获金奖、4名学生获铜奖,学校荣获国际交流名校奖。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全面开花,为学校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夯实教育坚实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80载探索,80载奋斗。回溯这一路,周晓玲校长表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资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振兴学校教育必先振兴教师,发展教育必须建设教师队伍。为引领教师成长,利通一小设计了教师教学培养体系,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把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月”,号召教师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德立人的师德内涵。通过立德树人专题讲座、诵读《教师赋》、新教师“师德微论坛”、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形式,把“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师德十不准”作为教师师德准则。
二是强化青年教师基本功。学校大力开展“三字一话一技能”训练。2020年,学校举办教学竞赛和展示活动12次,外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160余人次;36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类刊物上发表,42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学校先后编辑《利一校刊》《利通一小大事记》及《我和利一的故事》等200多篇教师文章,征集教师反思案例600余份编辑为《星空集》《蜜蜂集》《浪花集》《星辰集》;5名教师的课例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
三是教研活动促教学改革。学校针对教学实际需要,着重促进教师深挖教材、规范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落实课堂创新素养点、丰富教师教学方法,依托扎实、朴实、平实的组本教研活动,采用菜单预约式、课例研讨、教学沙龙、名师引路、专题研究等形式,让名师、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参与课例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是全力打造“课程超市”。学校教师在完成国家统编教材“精品课程”的同时,开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厉行节约等“生活课程”以及合唱、古琴、茶艺、陶泥、书法、沙画、扎染、剪纸、无人机、创客、中国鼓、功夫扇、包饺子、做元宵等体育、艺术、科技、实践类“特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类、体验类、实践类课程的全覆盖,受到学生喜爱和欢迎。
80年来,利通一小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伴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起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3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建校80周年之际,学校将治学励行、培育英才,继续做大做强队伍建设,打造“鸿雁教师”品牌,在教师中树立一批“利一名师”的示范典型。
打造发展共同体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教育品质,利通一小通过“名校带动、区域联盟、互助发展”的路径,实现了“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跻身全国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积极参加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省五十校”发展共同体,定期选派学校管理者和优秀教师深入彼此学校,互换角色、交流体验、深度合作、合作共赢。2021年11月25日,“朝师附小发展共同体”第六届圆桌论坛在线上举办,远程教研、线上活动延续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学习交流,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是融入宁夏“银川都市圈教育协同发展合作体”。学校与银川市实验小学、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开展“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坚持向区内一流学校靠拢,在办学特色、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活动、班务工作、教师培养等方面交流学习,扩大学校影响力。
三是辐射带动“市区薄弱学校教研共同体”。立足吴忠市第十教研共同体,每年与盐池县惠安堡镇中心小学、青铜峡市第六小学、利通区第十三小学、同心县南安实验小学、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开展教研共同体活动,按照“教育帮扶”“利青同城”和“建立分校”的发展模式,通过选派教师、对调交流、送教上门、在线课堂、实时连线等方式,向教研共同体学校送管理、送党课、送教学,开展“手拉手”捐赠活动等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口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和办学效益的提升。
梦想照亮前方路初心激励脚下行
春华秋实80载,塑成界碑,镌刻年轮,弥散曲折,彰显辉煌。一代代利一人,秉承文明传统,薪火相传,为人师表,不断追求卓越;一代代利一人,传道弘毅,格物致知,德艺双馨,教书育人,锐意改革前行;一代代利一人,课堂引领,课后实践,行为疏导,播撒智慧种子,为书香人生奠基。以质量演绎内涵,以内涵彰显活力,以活力提升效益。
春华秋实80载,春耕一路授业风景,夏耘一座教育丰碑。谆谆校训,朝润暮染;昭昭师道,时时自勉;殷殷学风,承继绵延。革故鼎新,循循善诱,捍卫课堂生命;铸就师魂,塑造形象,构筑师德风景线;滋滋浇灌,殷殷呵护,创设乐学环境,营造乐业境界,用博大之爱心,点燃生命之火;用世代之责任,擦亮智慧之光。守儿童之纯真,守教育之神圣,守祖国之未来。其风范,如蜡烛春蚕;其情怀,如柔水峻山;其品格,如诗词书画;其精神,如雨露阳光。
春华秋实80载,风雨兼程,弦歌不辍,初心如磐绘蓝图;朝阳尽晖,岁月如歌,使命在肩创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称号。
历史是未来的钥匙,时间是真理的挚友。80年探索、80年奋斗、80年积累,只有接续努力的奋斗者,才能成为时代的胜利者,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利通一小人心中多了一份坚定自信,也多了一份睿智从容。
梦想照亮前方路,初心激励脚下行。创新创造的天地无限广阔,击鼓催征的召唤一声紧似一声。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利通一小将继续守正创新,风雨无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周晓玲 杨占斌 顾小明 马莉 肖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