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潍阳学校是潍坊市政府部门、潍城区政府部门联合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规划占地90.8亩,建筑总面积43865平方米。设计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幼儿园12个班。学校之所以命名为“潍阳学校”,源于潍县历史上的“潍阳书院”。
学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学校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锻造学识广博、能力卓越、健康成长的阳光教师队伍。
潍阳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课堂主战场,打造“四加”阳光高效课堂,让质量回归校园,让“双减”不减质量。
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
“阳光课堂”聚焦小组建设和导学案制定“两个关键”,明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生为根本“四项重点”,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快捷通道,立足学生生活化情境生成灵动课堂,关注学生性格和情感,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优化导学案应用,因师制宜、因生制宜,科学编制导学案,注重当堂训练,实现堂堂清。
倡导小组合作,打造独学、对学、群学新模式,充分借助“大组套小组”的“阳光评价”体系,通过教师引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打开身心,学会倾听、思考、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在自主中合作,唤醒学生生命内力,激发学生潜能的生长点,在对话、互动、合作中实现课堂教与学的优质高效。
基于课程标准+学教评一致性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强化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意识,由课程标准向外延伸,让课堂教学的内容科学准确、容量适中、难度适宜。
课堂是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多元一体,不可孤立。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学习目标,让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贯穿学习过程始终,让评价任务设计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实现设计逆向化,全程指向学生学习质量,并根据学生“学”的评价指标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和任务驱动策略。以“课程标准—课程纲要—课堂学习目标”为线索,让“学教评一致性”充分融入到“阳光课堂”中,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系列问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学前诊断性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和课堂终结性评价。
信息化手段+项目化作业
引进使用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智能广播、视频监控、智慧黑板、智慧图书馆、云平台微机室、云平台办公系统等,致力打造“智慧+绿色+生态”校园。基于学情分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增加教学活动多样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聚焦减量不减质,设计“项目化”作业,即在教学目标引领下,设置可供学生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整合、合作、探究中内化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完成项目或任务,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阳光课程+闲暇社团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选修+社团”的“1+1+1+N”阳光课程体系:第一个“1”是指通过必修的基础课程达到国家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个“1”是指每名学生可以从全员“走班”大选修社团中选择一个拓展课程,帮助学生发展潜能;“1+N”闲暇教育体系中的“1”则是指学校在延时服务阶段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在教师管理下,自主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等,“N”则是指学生还可以从延时闲暇小选修社团中选择一个趣味课程并加以训练掌握。
多彩的“选修+社团”活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出发,紧紧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开设花样跳绳、非遗麻绳、思政情景剧、云书法、虚拟现实天文探索、排球、舞蹈、合唱、鼓乐等六大类30余个社团,为每个发展阶段的学生架设成长阶梯,培养“爱阅读、乐思考、愿探究、健身心、勇担当、会实践”的新时代阳光少年,创造适合每名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潍阳学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深入推进“五育并举”,丰富学校课程文化体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多样化、个性化的“四加”阳光高效课堂在新课改“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给学生的校园生活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桂婷 王克刚 刘丽敏 刘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