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双减”落地离不开教师学科素养提升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双减”政策出台后,经过调研发现还有不少教师学科素养不够,对政策的理解有所偏颇甚至心存疑虑。例如,减少作业量后,学生还能学会吗?艺术、体育等课时的增加,会不会使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学任务完成打折扣?课后服务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期开展会不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老师们的疑虑不无道理,但深入分析就能发现,这些疑虑某种程度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功利化思想所致,自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对学科本质缺乏深刻的理解。

  其实,教师的这些疑虑,也不乏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心。只有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才能打消人们的这些顾虑和担心,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目前,各地区各学校已意识到教师对“双减”落地的关键作用,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业质量的有效性。但笔者调研发现,教师如果学科素养不够,高效课堂及高效作业犹如空中楼阁。

  近日,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优课在线资源的录制需要,我们组织了一次初一年级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同,教学构思方式和具体教学细节也会不同。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认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让学生掌握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即可。但这节课真的那么简单吗?怎么才算掌握?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他的课堂重在简明扼要讲清概念,多找一些考试题目,让学生多练。而从另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在这节数学课上,学生除了掌握对顶角和邻补角这些基础知识外,还要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获得研究平面图形的一般经验,通过相交线的抽象概念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抽象性。所以这位老师的课堂重在引导学生找到路径和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同一内容的两节课,都想实现“减负增质”的效果,但方法、路径和结果显然不同。第二位教师能设计出突出数学学科本质的高质量课堂,一是这位教师准确理解把握了“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二是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实施中,教师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即教师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素养。

  “双减”的核心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何看待把握好既要减负又要保证质量这个对立统一体,显然要借助高效课堂。从上面的分析能够发现,如果我们把教学比作一棵果树,把高效课堂看作是树上结出的果实,那么教师学科素养应该就是树根。从这个意义上说,落实“双减”政策,亟须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作者杨鲜枝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教学专委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