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德技”驱动 阔步职教现代化新征程 ——山东省东营市化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纪略

  一所年轻的中职学校,站在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中,治学育人的方向应该指向哪里?山东省东营市化工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力能为,德技并修,为建设富强美丽文明和谐的中国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东营市化工学校坐落于黄河尾闾的美丽凤凰城——利津,是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有57个教学班、3500名在校生。开设有石油化工、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护理医药、学前教育、交通运输7个大类16个专业,建设有专业设备实训室60多个。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以“明德修身,崇技尚能”为校训,强化“德行天下,技赢人生”的文化生成,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

  立德树人

  育才先“植”根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育人讲究“德才兼备”。东营市化工学校坚持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放在工作首位,助力推进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践行职教使命。学校通过全面落实“条、块、框三位一体”管理制度,全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深化思政课改革,强化师德师技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开启德育工作新局面。

  优化管理模式。学校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强化德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行“条、块、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条”,就是学校行政层面的德育管理值班,负责巡视和监督各处室、年级组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办公室等处的管理秩序和餐厅食品安全与就餐秩序、夜间学生宿舍安全与管理等,并对班级管理、课间秩序、课堂教学、年级活动、卫生保洁等运转情况实施评价。“块”,就是对各处室、年级负责管理的“6个网格模块”运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网格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模块内的工作由相应处室负责制定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框”,就是校园安全管理,包括门卫的巡逻值班、封闭管理的校门把控、学校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与排查(包括违禁物品清查、防火防盗防校园欺凌、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编制各种应急疏散演练与应急预案等,确保师生平安、校园稳定。不断优化的管理模式,有力地保障了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学秩序良性运转。

  学校推行“大德育”理念。强化思政课程的德育引导作用,在全部起始年级开设德育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深化思政课改革;专业课和文化课挖掘各学科德育素材,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机渗透德育内容,进行价值观引导;在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推行“大德育”理念,通过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手段,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家乡情怀教育、励志报告会、法治教育报告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企共育、家校共育等措施,力求德育手段多样化,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厚植爱国爱党爱家乡情怀,培育工匠精神。2020年,2018级14班学生杨玉超荣获“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6个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21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36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6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8个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42名学生被评为县级优秀学生,6名学生被评为县级优秀学生干部,1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强化师德师技。强教必先强师,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抓好班主任队伍这支学生德育主力军的管理和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学校修订完善了《班主任管理办法》《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等制度;严格依据《班主任管理办法》,规范班主任选拔聘用;加强班主任工作素养培训,为班主任订阅《德育报》《班主任之友》等报刊,不断加强日常理论学习,并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暨青年教师培训会议;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发动各年级积极组建“班主任工作联盟”,开展“拜师结对”活动;加强实践指导,培养“严、细、实、靠”的作风。通过多措并举,高效强化全体教师的师德师技,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217名教职工中有正高级教师两人,高级讲师44人,省级以上教学能手4人,市(地)级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45人。2021年,一人被评为东营市“教书育人楷模”,两人被评为利津县“教书育人楷模”,15人被评为利津县优秀班主任,一人获山东省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显著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学校的创新与改革意识,带来的是人才发展更强劲的动力。

  德技并修

  成才需“强”技

  发展需“强身”,长技需“固能”。学校加强校内实训环境建设,改善实训课的教学条件,建设了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的教学实训大楼,投资300万元装备了实训教室,以多元创新课堂为基础、技能大赛为提升、职业证书为巩固、校企融合为保障,为学子技能成长扎实根基。

  多元发展,创新课堂。学校重点打造体育、音乐、美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技能5类特色课程,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开设书法课和经典诵读课,加强书法及写字教学;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学科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成立学生篮球队、武术队、乐队、舞蹈队、文学社和教师合唱团等社团,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专业特色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开发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带动学校特色建设,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师生共同成长,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以赛代考,以赛促学。学校组织各年级开展各类技能展示活动和比赛,并建设了技能大赛辅导教师团队和学生梯队。在安全竞赛的环境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实践,在通过考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技之长。近年来,学生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荣获省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6项,参加市技能大赛连续6年总分位居全市之首。

  以技立身,多向发展。学校推行“德行天下,技赢人生”的文化理念,切实抓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批准进行云计算中心运维、数控车铣、母婴护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特殊焊接技术、金税财务应用6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420人的试点工作,让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取得各类职业技能证书,拓展就业创业的空间。

  校企合作,“双元”培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内生需求和发展趋势,要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与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2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建设以化工特色专业为主、多专业门类共建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加工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急需紧缺的学科专业。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探索实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衔接,实施订单式、冠名班培养。与山东中阳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先进碳材料研究中心开设“中阳班”。这些办学形式为学生的发展广开门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也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辐射赋能

  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生产实践。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升学与就业并重为导向”的思路,以职业教育赋能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培养定向人才,为行业企业“输血”,为地方经济发展“通络”,把培养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

  通过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升学+就业”的办学模式,学校真正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有方、升学有路、深造有门”,打通了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2016年以来,每年有300多人升入本科院校,在通往“大国工匠”的路上继续向前迈进。组织开展企业职工、特种作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新型农民学校、农村“两委”成员大专班等各级各类培训,年培训各类专业人才5000多人,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助力乡村振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纵横正有凌云笔,接续奋斗正当时。新时代迎来新机遇,东营市化工学校正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需要,滚石上山,力争建成山东省“双高”项目学校,在强国富民的道路上着力书写职教人奋斗报国的新篇章。(薄纯波)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