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强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做强劳动教育,为学校的发展筑牢了根基,也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到了突破点。
党建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前不久,福建省厦门市张建阳化学名师工作室开展集体研讨,厦门第六中学化学组向与会教师展示了学校的教学成果,厦门市第十三期化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会议。这是学校党员名师工作室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一次典型活动。近年来,学校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勇当先锋,同时引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为学校品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发挥教育教学中的党员先锋力量
张建阳名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立足于一线教学教研,以项目式学习为工作室品牌,推动了新课程教育理念落地,充分发挥了党员名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工作室还获得市教育部门优秀党员名师先锋岗荣誉称号。
厦门第六中学现有在编在岗正式党员190多人,党员中的骨干教师有63人。学校现有党员名师先锋岗4个、党员教师先锋岗两个、学科带头人支部书记4名。学校党员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为提高党员中骨干教师的比例,学校制订培养计划,今年又确定10名党员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同时,将增加党员名师先锋岗一到两个、党员服务先锋岗一到两个,还将培养一名支部书记为学科带头人。学校重视落实“双培养”机制,即把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学校组建“青蓝工程”培训班和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两年来,共计培训教师89人。教龄仅3年的林星星老师在第四届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上荣获特等奖冠军。
发挥党建特色和品牌的力量
学校党委开展好“两项活动”,即志愿服务活动和特色活动。同时,学校党委还创建好“一个品牌”,即党委和各支部都创设一个党建品牌,从而全面发挥党建特色和品牌的力量。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学校党委广泛开展洁净家园、义务植树、交通督导、路长制巡查、义务献血、“解忧杂货铺”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还落实好“双报到”以及党支部与党员干部爱心结对帮扶工作,为社区和困难群体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凸显党员先锋作用。
在开展支部特色活动中,学校均设有活动室,并有醒目标牌,做到制度上墙,同时还设立“党员学习园地”。学校结合“书香党建”路线,由支部负责管理开放图书角、党员负责班级图书角书目推荐,指导学生开展阅读交流。学校还成立学生综合服务中心,设党员先锋岗,全力服务学生。
在创建“一个品牌”上,校党委打造“书香党建”品牌,将品牌建设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在校内开辟书香党建之“党建引领”“爱上阅读”“美美与共”“青出于蓝”“笃思乐创”“开卷有益”六大书香区域,全面展示学校办学特色、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名师成长等丰硕成果。通过开展党员带领学生读书小组、支部管理阅读角、朗读亭读新思想、多形式读书交流等多种形式,打造书香氤氲的校园。
学校还在各支部开展品牌建设和评比,选出“五佳品牌支部”。学校通过品牌创建,不断提升党建内涵,学校党委“书香党建”品牌获评教育系统优秀党建品牌。
发挥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引领力量
前不久,福建省教育部门公布了“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学校入选名单,厦门第六中学“体悟式”德育案例入选其中。这是学校党委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结出的硕果。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阿卡贝拉”合唱走红网络,并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立足于多年积淀的办学特色,把德育工作融入到艺术教育、创造教育、劳动教育中,同时突出德育工作的实践性,让学生在“体悟”中受教育,探索出“体悟型”德育模式,形成了特色德育品牌。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探索德育新路,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首先是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实践活动,多措并举加强“三爱”主题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其次是加强德育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德育课程系统;再其次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解忧杂货铺”“生如夏花,阳光心语”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权威媒体官方平台转发了学校拍摄的心理剧《最近比较烦》《我相信》,受到好评。
一年来,学校制订新的五年规划,明确以“党建为统领,德育特色与教学质量双翼齐飞”为总体思路,对标省级示范高中建设和全国文明校园争创,开拓创新,在办学发展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一等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
服务老人十余载劳动教育成品牌
从2009年起,厦门第六中学开始与厦门湖里街道和通社区合作,由学生深入社区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服务,至今已坚持10余载。学校在这个过程中,主动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劳动,培养了孝老爱亲、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长期的坚持,使这项活动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品牌。
深入社区,服务“居家养老”老人
每个周三或周五,厦门第六中学学生都会来到和通社区肖阿好、叶素卿老人的家里,陪老人一起聊最近的校园生活,听老人说从前的故事,并将老人家里不容易打扫的地方清洁一番,偶尔也会与老人下棋、玩游戏。这是厦门第六中学组织学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融入劳动教育的典型场景。
和通、濠头社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相对比较老旧,居民中老龄人口比重较大,且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居多。为此,学校通过与社区共同举办居家养老活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并定期安排学生上门服务,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2009年起,学校在校内招募劳动志愿者,并进行培训。在非考试周的每周三、周五下午以及特殊节日,组织志愿者前往社区慰问孤寡残障老人,陪老人聊天、做家务、下棋、读报、做手工、表演节目等,学生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学校将这一“居家养老”劳动志愿服务逐步扩展成为全体高一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学校每年组织40多次服务活动,每次参与的学生为40多人,每年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600人次。这项工作得到社区工作者和老人的好评,有多位老人通过社区向学校发来感谢信。
创新管理,融入劳动教育
学校通过制定志愿者意向表,对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及可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之后,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类,给他们安排不同性格的老人。比如会方言的志愿者对接只会讲方言或习惯讲方言的老人,不会方言的志愿者服务会讲普通话或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
学校发现,单一的入户陪伴聊天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求,于是,学校组织学生向老人们学习包饺子、包粽子、包包子。这让本为受助者的老人成了学生的老师,这也让老人在活动中提升了自我价值感、满足了精神需求。学校还组织参加“居家养老”劳动志愿服务的学生与学校手工社、烘焙社等社团一起,向濠头社区的老人们学做天然手工香皂和月饼,成品用于义卖,所得的善款全额捐赠给社区的孤寡老人们。在重阳节、元旦等节日,学校会组织每一届的高一学生进入社区,举行服务社区老人的文艺表演、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打扫社区卫生等活动。学生在这些过程中,除了学会孝老,也学会劳动和承担社会责任,从而真正实现了劳动教育的融入。
正确引导,让教育走得更远
每年3月,学校都会在全校师生参加的晨会课上,举办新老“居家养老”志愿者交接仪式,并表彰优秀志愿者,同时授予他们由服务社区和学校校长亲笔签发的志愿者服务证书。这种仪式,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的光荣,并从中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真谛。
学校健全志愿服务劳动实践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是做到线上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微信公众号为线上载体,收集各界评价,在线下形成《厦门六中劳动志愿服务案例》,并整理成册,供每一届师生传阅、学习。其次是做到学校、家庭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在学校层面,通过表彰优秀,并通过《居家养老劳动服务记录册》对学生进行考核审定;家庭层面,通过家长群、家长会、家校论坛、家访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与个人状态进行阶段性评价;社区层面,请社区工作人员对学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价。
“居家养老”劳动志愿服务的体验,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爱心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不断成长。不少参加过“居家养老”劳动志愿服务的学生,在走进大学甚至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会时常去养老院看望老人,或者坚持做着各种公益事业,志愿服务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居家养老”劳动志愿服务,也带动了学校家庭劳动教育的日常化。每到假期,学校会下发“好儿女卡”“家务劳动登记卡”,引导学生居家制作美食、开展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关心家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母亲节至父亲节期间,学校举办首届“孝亲节”,有的家庭开展“孝顺父母,共读一书”活动,有的学生与家人一同去一次菜市场,有的学生则与家人一起做一次家宴……通过这些家务劳动,在学生中营造了“敬亲孝亲、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厦门第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姚育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