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武汉科技大学:实现中外教育资源优势叠加

  跨文化的交流沟通、熟练的信息处理、创新的研发能力……凭借这些优势,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宋兆琪成功考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研究生。

  像她这样的学生,在武科大越来越多,成为一张张武科大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闪亮名片,展示了武科大探索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成绩。

  “地方高校要利用自己的‘长板’,吸引国外优质高校‘嫁接’,打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通道。”武科大副校长刘静深有体会地说。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武科大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特色专业,与国外高校达成合作,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提高了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跨学校跨专业

  构建新课程体系

  信息工程是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也是武科大的“后起之秀”。10年前,武科大以此专业为“敲门砖”,向国外多所大学抛出“橄榄枝”。2012年武科大顺利牵手美国桥港大学,成功申报中美合作“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项目。

  机械工程是武科大的优势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看中澳大利亚工程教育排名前三的迪肯大学,经过多次洽谈,双方于2013年联手,拿到中澳合作“机械工程”本科项目。

  在前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2015年武科大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顺利“牵手”,就两校都有的特色专业,取得中英合作“网络工程”本科项目的通行证。

  “开辟了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容易,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融合创造,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刘静说,武科大进行“1+1>2”的课程体系建设,将4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网络工程等课程进行跨学校、跨专业的整合。

  “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课程是学校实施所有教育活动的载体。做好中外课程创新,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负责此项工作的武科大国际学院副院长江志刚认为。

  武科大以机械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基础,融合美国桥港大学的综合研究、网络分析等18门课程,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工程设计、控制工程等16门课程,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网络应用和协议、物联网技术等13门优质专业课程,构建了“通识+核心+前沿”的“大工程观”课程体系。

  翻阅国际学院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能看到4所高校课程的身影。同时,学校改造了部分课程,增加了适应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内容,如人文社科类课程不仅讲中国文化,还涉及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文化;商业情景课注重讲国际商业规则、商业礼仪、国际惯例等。由此,学校打造了系统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2016级机械工程专业学生郭驿众,在本科期间不仅系统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动力学等机械类专业课程,还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等电子类课程,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网络类课程,成为跨机械、电子、网络3个领域的国际化工程人才,毕业后入职华为公司。

  双师资双课堂

  中外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国际视野?中外教学深度融合是核心。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武科大制定出台《境外学习本科生学籍及课程管理办法》,提供“4+0”“3+1”“2+2”等灵活的学习方式,前者为国内学习期限,后者为国外学习期限,实行“必修+选修+讲座+实践”的互认弹性学分。

  学校还通过“双师资”“双课堂”建设,推动教学语言、教学手段、考评方法的国际化,实现中外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本校教师和国外教师“1+1”,构成“双师资”联合教学团队。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迪肯大学彼特教授来到武科大讲授热力学原理,美国电子信息领域知名专家、美国桥港大学教授布凯特·巴卡纳来学校作学术报告……武科大的课堂上,不断出现各国学者,带来国际前沿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

  每年暑假,武科大都会选派一批教师到国外合作高校进修,学习问题导引式、小组合作式、项目驱动式等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由个人表现、平时测试、任务完成等级等15项指标构成的考评方法。多种举措下,学校打造出由50多名教师组成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另一方面,本校的网课和国外高校的网课“1+1”,构成“双课堂”的共享课程。武科大将4所高校的教学资源深度融合,设置导学课程,优化基础课程,拓展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在中外“双课堂”中博采众长。

  宋兆琪选择了“2+2”。在武科大学习的两年时间里,中方教师讲授通识课,美国桥港大学教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她在桥港大学注册后,所有的线上开放课程都可自主选修。之后在桥港大学学习的两年,她进入美国教师的课题组,独立完成了3个项目。

  同实习同实践

  中外实践深度融合

  中外学生一起进实验室、进企业,做项目、设计产品……这是武科大学生最喜欢的实习实践环节。

  武科大建立了中外师生联合实习、联合实践的“1+1”实践教学体系。中外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线下同时同地见习实习、动手实践;在线上同时异地用英文汇报成果、展示产品。中外学生还一起组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

  中外实习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了学生与不同专业、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学习交流、沟通协作的能力,学生深入了解各国工程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合作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中外课程、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武科大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认知能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国际化实践与创新能力。据统计,武科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60%的毕业生入职湖北省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行业,为湖北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2018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副校长凯伦·哈普古德高度赞赏武科大,认为双方合作培养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表示将在迪肯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借鉴武科大中外合作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的模式。

  打牢基础后,武科大中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澳机械工程专业、中英网络工程专业均一次性通过教育部评估,顺利延期进入第二轮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培养人才,不是简单地全盘拿来用,也不是‘两张皮’各搞各,而是双方优势叠加,实现‘1+1>2’的创新融合。”刘静说,武科大正在探索与国际专业认证接轨,将国际工程师认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