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不止、探索不息是很多人对浙江省宁波市惠贞书院党委书记、校长杨云生的共同印象。
惠贞书院创办于1995年秋,是宁波当地沿用“书院”名称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宁波历史上最早开创五四学制的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创办高中部,成为宁波市公办学校里唯一一所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的学校。
2012年7月,杨云生来到惠贞书院担任校长。作为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浙江省督学,热衷创新的他和这样一所充满创新因子的学校开始不断迸发出新的火花。如今,惠贞书院已成为当地优质的品牌学校。
“好的教育是点亮”
“好的教育是点亮,而不是照亮。”1986年的夏天,当杨云生从师范学院毕业踏入母校慈溪市龙山中学任教时,他就通过教学实践去印证这句话。
在龙山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7年时间里,他一直带领高三毕业班,督阵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并跨年段教学。这7年的高考任教周期里,龙山中学3年的高考质量综合评估跃居慈溪市前三位,4年的高考物理成绩更是荣膺慈溪市普高综合评估的第一名。
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和出色的管理能力,1995年3月,年仅29岁的杨云生,就被调去成立不久的慈溪市云龙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从此,他先后出任5所学校校长,不断以实践为师,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提炼出适合不同学校和学生、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深入梳理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杨云生进一步对惠贞书院的办学内涵进行挖掘。在传承“集东西教育之长,行明礼致善之道”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他把育人目标确定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行有礼、心存善、懂感恩、能宽容、敢担当、勇创新,具有厚实传统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杨云生做事向来讲求落地有声。围绕顶层设计,推动实施“优质化、个性化、精品化、国际化”四大发展战略,将国内严谨治学的优秀传统与国外教育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相结合,完成了学校章程的修订,修改完善了《庠序与职分——学校精细管理的条例与执行》等一系列精细化学校管理制度,并逐步确立了现代学校的管理模式。
践行“礼善”德育
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物理教师出身的杨云生却对文化有着独特的情结。他认为,学校的发展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建构上,未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宁波历史上书院教育曾特别发达,并且涌现出了像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家。作为一所书院基因的学校,惠贞书院自创办之初便确立了自己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担当。
在杨云生的带领下,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文化立校”的办学方略,架设以“礼善”为核心的德育价值追求,明确了学校应传承的四大书院精神,即为学弘道爱国为公的家国精神、独立严谨求真创新的探索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包容精神、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并致力于落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礼善”文化的浸润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学校坚持将“礼善”的普及做到规范化、日常化、可操作化,最后落地为人人能认知,能为之。同时,建构以“礼善”为核心,以“六月五节”为载体,以四大书院精神为指向的四大德育课程体系,实现德育活动的系统化、课程化、校本化。
杨云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细致梳理,将之完整而系统地引向学校德育工作,创造性地开展“行走德育”课程,使惠贞的德育工作成为“有根”的德育。近年来,在惠贞德育团队的组织下,学校陆续开展了“运河揽胜”“丝路访古”等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将学生求知的过程变得多姿多彩。
一路走来,杨云生的根始终深扎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思考的立足点都建立在学校文化建构的实践之上。
“期望学生们带着‘礼善’文化之根,带着被爱浸润的灵魂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出美好的人生之路。”杨云生憧憬着。
把创新变为行动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禀赋,他们的成长具有无限可能性。”杨云生孜孜不倦地带领老师们为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的平台,让他们的成长充满无限可能。
在惠贞,有门类众多的兴趣实践课程,科创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学到高中,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了不同层次、连贯性的科创校本课程及相应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孩子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掘和展示,活跃在包括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苹果开发者大会、创客马拉松赛等多项国家级赛事之中。
杨云生始终追求着要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有一次真实的学术情境下的课题研究的经历。从2015年起,学校与宁波市农科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成立了9个科技新苗团队,在校内搭建了智控阳光房——“生物苑”,同时,又在校外建立了多个学生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2020年7月,学校成立了惠贞科学院和科苗工作站,组建了创客指导教师团队,先后建成了智能家居体验馆、技术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等科创场地。分层次、个性化的科创教学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近5年,惠贞书院学科类竞赛获国家级奖项67项,科创比赛获国家级奖项28项。
近几年来,杨云生苦苦思考如何使学校的教育获得更进一步的提升,他提出了“竭力办好既契合于地方实际,承继书院文化,又融合当代诉求,鉴取西学之长”的教育的设想。对于这个创新的教育文化景观,杨云生已在心中描绘了它应有的模样,那就是将传统与现代、科学与人文、东方与西方、勤奋与进取、大气与包容、尚真与唯美、尊礼与崇善完美融通,和谐发展的一种通达的教育形态。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我们看到了他的教育设想正在惠贞的校园里生根发芽、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