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1年9月以来,谢寿安教授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按照学校“培训进院系”活动要求,他接受“点将”,奔赴各个学院解答广大教师在教改项目申请时面临的诸多困惑。

  谢寿安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林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等称号,2018年主持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

  以“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发展中心,被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称作“娘家”,被视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系统性的实务培训,让新手变为新秀

  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得者和“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者……翻看教学新秀、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授张寒的简历,让人眼前一亮。但8年前的张寒,学生评教结果却是全院倒数第一。

  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张寒自己着急,学校教学发展中心更着急。

  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姚晓霞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像张寒这样的应届博士生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主要补充。为了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变,教学发展中心2014年设计开发了针对入校1至3年的新进教师的校本化培训课程“教学实务”。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寒走进了教学发展中心再当“学生”。他旁听观摩国家教学名师邹志荣教授、陕西省教学名师花保祯教授的示范课,先后接受了“教学实务”4个模块16个学时的理论培训,还进行了20个学时的实际操作训练。

  张寒将“学以致用”环节引入课堂,着重解决知识点的现实应用问题。一年后他的评教分数达到99.5,居全院之首。张寒的故事,是西农众多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6年多来,全校20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25%经过实务培训快速转换了角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里的后起之秀。

  信息工程学院张二磊副教授入职时间不长,他将自己在华为公司的工程实践经验、海外留学经历与课程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他说,这得益于“教学实务”培训,尤其是培训教师所说的“要贴近学生,走到学生当中去,发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点”给了他很大启发。

  围绕“教学实务”课程,教学发展中心建立了一支培训团队,为系统破解新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懂”“不能”“不会”的难题持续提供智力支持,而这样的“西农经验”也颇受兄弟高校青睐,西安理工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等省内外6所高校先后多次邀请该团队为自己的新进教师当“教练”,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课程培训团队阵容里也出现了西农面孔。

  含金量高的“青椒”赛课,把新秀砺成新星

  “正在讲课时,设备出现故障,课件中的视频、动画不能播放了。”回忆起2017年参加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复赛时遭遇的突发状况,葡萄酒学院青年教师宋育阳副教授说,在停顿了3秒钟以后,她迅速调整状态,有条不紊按计划完成了授课,最终荣获一等奖。

  “从破冰到引入,从拓展再到总结收尾,每一个赛程后进行复盘,让我对完整课堂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其间,还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细致指导,帮我不断改进提高。”宋育阳道出了心得,也让人看到讲课比赛给予青年教师成长的价值。

  由教学发展中心所主导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始于2006年,每年比赛历时8个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比赛逐渐从一种技能竞赛走向教学能力的历练,成为教师群体教学风采的展示。

  为提高讲课比赛的“含金量”,学校从2016年开始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海外提升计划,将获得比赛一二等奖的教师全部送往国外一流大学深造;2017年,学校又把比赛时间由15分钟还原成常规讲课的40分钟,讲课题目改由全课程随机抽选,评委里增设学生,更出台了一项创新政策——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可以直聘副教授。

  “每一次都会见到不同的教师用各自的风格设计教学、展示授课,收获丰硕。”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刘瑶曾连续5年参赛,并如愿前往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基尔大学和雷丁大学研修,逐渐成长为学校的教学能手,先后获得陕西省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全国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她指导的新进教师王丽婵首次参赛就进入了决赛。

  通过讲课比赛,教学能手宋育阳被直聘为副高职称,教学水平也大幅提高。她主讲的“葡萄酒工艺学”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上线,她也被全校学生评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讲课比赛这个平台,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成为教学骨干,更把众多新秀砺成了新星。2019年,学校首次颁发“金牌教师”奖,5名“教学新秀奖”得主全部都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讲课比赛成为青年教师们心中最有分量的赛事。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学校通过讲课比赛吸引了6400余人次的青年教师参与其中,观摩人数更是超过了1.1万余人次。

  有效育人的一线探索,让思政融于课程

  “课程思政是什么?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2021年9月底,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李侃侃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教师“云上”开讲“一线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好课程思政”,与她一同作为主讲嘉宾的还有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首批1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各教学单位35名教师赴上海中医药大学“求学”,同时,中心还邀请全国较早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地区专家进校指导,组织校内思政课教师和各级教学名师对课程思政开展研究。

  “课程思政不是红色素材与专业课的简单关联,要以有效育人为目标”“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如春在花,如盐在水”“要思政学生,首先要思政我们自己”“我组织学生举办‘我的家乡与化学’海报展,让学生用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解读家乡之美”……在学习和实践中,一线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一大批“配方”新颖、“包装”时尚、“营养丰富味道又好”的精品课程先后涌现,其中有36门次课程上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新华思政等平台。

  李侃侃和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寇小希、化学与药学院副教授尹霞、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张杰、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史玮、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晶等一批分布于各学院的课程思政新秀脱颖而出。教学发展中心将其中的12名标兵能手聚拢起来,成立了课程思政培训团队,这支队伍平均年龄37岁。

  确定目标、生动导入、交互式学习、总结提升、评估考核,团队创立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独具特色,好评如潮。品到“甜头”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石超常去“蹭课”,她说:“他们点燃了我心头的那团火,很想和他们一样,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小火苗。”

  课程与思政交融,各专业课“火”起来了,学生们也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中有了新变化。2020年,研究生韩硕被学校派到陕西镇巴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半年后韩硕提出“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当年的毕业生中,有64%的西部学生选择留在西部建功立业。

  目前,西农课程思政培训团队的专家们已应邀到全国40余所高校作培训200余场,今年还牵头完成了陕西省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录制以及相关教材编写。

  以人为本的持续创新,让服务心贴教师

  收集到任课教师与教学督导关于课程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后,教学发展中心立即组织人员集中讨论,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改造完成的智慧教室“智教云平台”,打造开发了“教师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将教学督导的线下听课升级为线上线下混合听课的教学督导2.0模式,一举解决了课程评价中出现的时空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传统线下为主的授课转战线上,如何帮助教师们有效进行线上教学?中心组建的“智慧教室教学资源深度利用研究团队”临危受命,研发出“四步轻松开展在线教学”网络培训课程,该课程同时入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学校免费提供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线学习资源库”,为更多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西农方案”。

  “教师们有什么需要,中心就提供什么帮助和支持。”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办公室负责人、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王磊介绍,中心主动将培训工作下沉,深入学院、教研室开展定制培训,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让更多一线教师发光出彩;为新进教师增设“教学设计工作坊”“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模块,完善培训链条,助力新教师获得“双证”站稳讲台。

  目前,西农教学发展中心已成立了教学实务、教育技术、有效教学、混合教学、课程思政、身心健康6个培训团队,全方位服务广大教师。除此以外,中心还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研判分析,连续举办“教学成果申报”“金课建设”“新农科建设与农科专业认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等专题研修培训活动。

  在完成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两项省级教改研究的基础上,中心正在向打造国家农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付文婷 靳军)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