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教师培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湖北省打造中部教育强省和荆楚各高等院校自身专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012年,在湖北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联盟(以下简称“小教联盟”)正式成立。
十载耕耘,各联盟学校同心协力、齐谋发展。从初建时的7所高校,如今已成长为囊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科技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民族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汉江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鄂州职业大学、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本、专科院校的大规模、高水平专业发展共建平台。
“湖北省内从事小学教师培养的既有本科高校,也有职业院校;既有公立学校,也有民办院校。各学校属性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历史、传统、规模和条件也各不相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小教联盟理事长胡兴说,由于联盟内各成员学校存在着显著的办学差异,如何有效推进省域内小学教育专业系统发展、共同提高,是联盟思索的首要问题。经过调研协商,基于尊重特色、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联盟提出了充分共享学术资源,合作开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开发、技能训练,构建区域性小学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效助力,推动区域内小学教育专业协同发展。
价值引领思想共融
建立工作机制。小教联盟以“交流共享、合作共赢、互助共进”为宗旨,从创立之初就组建了理事会、联盟智库与秘书处等核心部门,理事会负责确立联盟建设理念与合作目标,联盟智库制定合作规划及实施策略,秘书处协调组织、督促落实。
形成协作共识。联盟成员以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符合联盟成员整体利益的发展理念、目标、定位与路径,共同参与联盟的建设与管理,形成合力,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创、利益共享。
联盟章程由所有成员共同制定,所有合作事宜均由理事会统一规划、管理协调,通过日常事务,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沟通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所有成员学校共同参与联盟日常建设与管理。
在理事会统筹之下,联盟建立了“以赛促进”的合作机制,每年组织“一会二赛”,即专业研讨会与全省小教专业师范生技能比赛、教师微课比赛,由各成员单位轮流承办。在每年的专业研讨会上,联盟成员集思广益,为专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高质量的深入交流,凝聚形成共识,实现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的并行跨越。
建用合一资源共享
开发精品网络课程。10年来,联盟主导开发了一大批适应学生需求的国家、省级、校级网络课程,并对已建设的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整合资源,确立教育目标、明晰学习内容、选择媒体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并进行课程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
检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教学录播系统,联盟采用网上直播的形式,邀请专家、教研员进行线上讨论点评;区域内学校教师及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教学观摩,并参与互动交流。
为了提升专业教学质量,联盟通过数据分析、在线调查及电话访谈等形式,摸底师生日常教学情况,并根据师生对网络课程的日常需求和意见建议,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完善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2018年,联盟组织11所成员高校联合录制慕课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各校教师团队通力合作,将整体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内容的微型课程,联合设计教学模块,共同提供案例和阶段性练习测试,并记录学习交互过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得益于联盟成员的同心协力,该课程不仅获评为湖北省一流课程,目前线上选课学校也已超百所,选课学生达6万名。截至目前,联盟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已获国家教育部门立项,建成资源库课程113门(其中标准化课程70门),全国的学习者已达到43.26万人。
深度交流教师共生
互访交流,协同教研。联盟理事会构建的常态化互联互访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学术会议、联合科研、学者互访、学生交流等多边活动,为校际间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联盟申请在湖北省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中,设立了小学教育专业专项课题,为各成员学校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教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及校际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专家引领,双向互聘。小教联盟聘请了国内外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小学一线特级教师等,参与学生日常培养和教学管理。以专家引领、问题导入、行动研究、集体攻关的方式,助力一线教学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以此为基础,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跨区、跨校的研修活动中,树立了理想、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养、增强了技能。
为了有效落实互访互学机制,联盟各成员学校从专业渊源、办学特色、教师队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科平台等方面开展交流。就在不久前,联盟成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小教专业范丹红教授就受邀担任了湖北师范大学硕士生答辩组主席。
近年来,联盟平均每年组织申报重点招标课题一项、重点课题两项、一般课题5项、青年教师课题5项;定期开展线上主题沙龙活动,并围绕当前小学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鼓励联盟内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以课题带动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为专业教师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强化能力学生共育
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联盟开展了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环境思政等“五个思政”联合建设,特别是围绕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多渠道、多方式探索教改路径:从班级授课教学拓展到“个别辅导式教学”和“网络教学”,从传统教学方式发散到“活动课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理论性教学延伸到“创业性”实践教育,激发学生乐学、志学、慧学。
个性学习,能力提升。为了让学生享有更多教育资源,联盟积极整合聚变。将成员学校、互联网、学生和教师衔接成完整闭环,提供课程资源,变革教学方式,建立个性化教学模式,丰富考试形式,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升各成员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联盟成员相互学习创造条件,自成立至今,小教联盟已组织了8届湖北省小教专业师范生技能比赛和两届教师微课比赛,共有3万多名学生和300多位教师报名参赛。
通过比赛的磨炼,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成功站稳了讲台,涌现出新时代小学青年教师代表王佩、吴欢燕、陈萌等专业能力过硬、专业品质拔尖的先进典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联盟还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面向全省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开展线上学术讲座,介绍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研究,受益师生近万人次。
科学评价协同共进
强化教育质量意识。联盟通过引导教师把质量意识贯穿在课程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考核等各个环节,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推进教育研究,创新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把教育质量作为重要的职业价值追求。
推行质量多方评价。联盟积极探索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行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网络。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状况、课程结构设计和专业培养过程3个领域。根据评价结果,认真分析全省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学生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除高校麦可思评价外,小教联盟每年进行全省小教专业年度专业满意度调查,参与学生达万余名;以此为基础,联盟主导完成了20余万字的专著《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质量调查报告》。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实训项目等指标的满意度调查,有效分析小教专业学生满意度分布差异,实现对学校培养质量的精准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撰写咨询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助力乡村服务共建
送教下乡,定点助力。为了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联盟建章立制,本着“校际统筹、资源共享、平等合作、互利互惠”原则,签订对口送教帮扶协议书,建立“送教下乡”长效活动机制,将学校“结对”制度化,每半年对送教活动调查回访并总结,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确保送教活动持续开展。
师资培训,定群助力。依托各成员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联盟积极组织参与“国培、省培计划”“跟岗培训”等项目,帮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十堰市茅箭区、黄冈市罗田县等地区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发挥专业优势,加大职前职后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互联网+”水平,促进农村小学内涵发展。近3年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地方培训小学教师近4000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联盟以项目制方式与罗田县希望小学达成对口帮扶协议,组织联盟基地校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张基广等名校长工作室组成送教团队,采取上示范课、现场教研、互访研修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万事功到自然成。10年来,小教联盟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解决专业发展问题为基础,为在小学教育领域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协同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如今,联盟内已有两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5所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5所高校成功获批“荆楚卓越小学教师协同培养计划”,一所高校小教专业为湖北省师范专业认证打样专业。在联盟统筹引领之下,湖北省域内小学教育专业整体建设水平成功迈上了更高质量的快车道,不仅在业内取得了良好口碑,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汪亮亮周宇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