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水清凭鱼跃,风暖林绿任鸟飞。在北纬18°的珍珠海岸线上,海南陵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也见证着中国教育改革开放的故事。
“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的话语为海南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
2019年6月20日,教育部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明确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勇立潮头的教育改革篇章从此开启。
2020年6月3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挂牌设立,成为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桥头堡”。
昔日渔村滩涂,今天已生巨变:校园建筑拔地而起,知名高校陆续签约,“未来教育之城”逐渐浮现惊世容颜……
树立教育对外开放新标杆
沿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半岛向南行至陆地尽头,登上黎安镇海岸线的制高点港门岭,东有双帆石矗于海面,西有渔村潟湖交错坐落。极目远眺,可见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镶嵌于山、海、湖、河、林、湾、岛之间,呈现面朝南海“大鹏展翅”之势,登临者无不感叹其绝佳的地理位置、绝美的自然风光。
“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一声令下,海南全省上下闻令而动,拿出最佳的地块、最好的资源、创造最优条件办教育。
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不断提质加速,全省累计签约各级各类教育合作项目120多个,开工项目420多个,总投资350多亿元……一个个数字印证着这片教育热土的生机活力。
“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是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适应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升级换代新形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积极吸引境外教育消费回流的重要举措。要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创新招生制度,完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研究投融资机制和开发机制,积极打造全球留学目的地。”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调研,推动工程进度。
在教育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谋定而后动,渐次开展一批标志性、先导性项目,不断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增加注解。
按照“两个要求”和“四种模式”,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两个要求”即引进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独立办学,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四种模式”即引进境外顶尖高校独立办学,国内外知名高校新设中外合作办学,现有优秀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扩展,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实验室、国际学分课程等创新培养。
目前,已有20所中外高校与海南省签约计划进驻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包括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此刻,我们站在国际教育创新岛的起点上,迎接理想的启航……”今年10月11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招收的首批入驻园区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典礼上,学生们齐声朗诵,与试验区共同开启中国教育发展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试验区学术委员会主席陈十一说:“这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从输送学生出国接受跨境教育,到‘在地国际化’的进一步转型,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举全省之力支持试验区办学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创造了“深圳速度”;时隔41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用实际行动创造了“自贸港速度”。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海南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自2020年9月开工以来,总投资31亿元,园区创新实施“规划、课题、勘察、咨询、设计”五位一体的工作新模式,将规划编制、工程勘察等各项前期工作由串联开展转变为并联开展,大大节省了项目建设的时间。
这一年,黎安实现从渔村小镇到教育开放发展生动范例的惊人一跃。如今,漫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风小镇校区,曾经脚下的滩涂已变为现代化校区,你能真切感受到校园无围墙、教室无壁垒、学术无边界的开放式教育魅力。
作为试验区的先行探索校区,海风小镇校区按照“大共享+小学院”的理念规划建设并投入使用——入驻高校共享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设施,根据学科需要使用专享“小学院”。“在试验区里,无论是教学区、宿舍区还是公共区域,到处都设置了讨论交流空间、自主学习空间。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充分交流、合作共享,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取更加现代化、国际化的知识和视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李春雨说,尽管学校入驻试验区的时间不长,但她和同学们已经深切感受到园区“大共享+小学院”的创新理念。
试验区里不仅有“大楼”,更有“大师”。
近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薛澜来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国际学习中心,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国之路》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上前与薛澜合照、要签名,整个会场变成大型“追星”现场。
这样的讲座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将成为常态。在“大共享+小学院”的办学框架下,试验区成立学术委员会,院士陈十一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成员包括薛澜,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中科院院士汤涛,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杰夫·雷蒙,同济大学副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娄永琪,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等众多教育领域专家,融合全球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推动一流通识基础课程和国际大师课程的互通互选。
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凌健翔解锁了新世界:“多位深度参与自贸港政策研究的专家为我们讲解海南的过去与未来。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到海南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你们的校园不止在这栋教学楼里,也不止在12.72平方公里的试验区里,你们的校园是整个海南岛!”在一次和学生们的交谈中,海南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曹献坤说,海南将举全省之力,调动全岛、全国甚至全球的资源支持试验区的办学,“你们可以到海南自贸港全岛任何地方,比如崖州湾科技城、文昌航天城去参与实践,还可以到国内外不同校区去学习体验”。
在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开展科普研学教育,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探索火箭升空的奥秘,在12公里的陵水海岸线进行行军拉练,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魅力……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师生的脚步已遍布海南各地,在行走的课堂中,他们对海南自贸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立足海南连接全球
人均1万元!试验区为首批学生设立了“海南自贸港未来英才奖学金”项目,鼓励他们走进自贸港、园区、乡镇,探索现实社会问题,洞察创业机会,用青年智慧和团队力量,提出解决方案、创造社会价值。
“学习不仅是学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英才项目的资助下,试验区的学生可以深度参与到自贸港建设之中,成为真正的自贸港新人。”试验区国际联合学院副院长罗青说。
当得知有“海南自贸港未来英才奖学金”项目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陶穆熙十分惊喜,他立刻集合7名同学组建了创业小团队,并递交了项目计划书。“我们想打造一个体现自贸港理念的水吧,主要销售用海南椰子和咖啡制成的饮品。也许,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会有另一个身份——连锁水吧总裁。”陶穆熙满怀信心地说。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何烨、李华睿和项雨天结合自身专业,设计了“环保运动—环保体育用品商贸平台”,通过搭建绿色企业和环保产品的联系,推动海南打造“双循环”绿色发展纽带。“试验区找到了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为我们做导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何烨说。
在奖学金项目的推动下,一批批学生走进周边乡镇,助力乡村振兴,这可乐坏了黎安镇大墩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张泽浩:“试验区的许多学生来我们这做社会实践项目,帮助村里发展经济,为村民探索致富道路。同时,国际教育创新岛带来了一批高校进驻,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作为中国首个承担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先行者使命的园区,这里的首批学生备受瞩目。大批外媒聚焦海南陵水入驻的首批国内外高校,同时新华社刊发的《关注海南:中国学生期待海南“出国”留学》等英文稿件被多个国际媒体权威平台转载……上百万浏览量的背后,是世界各地对这个中国教育对外开放试验田、压力测试平台和集中展示窗口的关注。
曹献坤表示,下一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一流、配套设施完善的园区建设,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不断健全国际教育创新制度体系,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教科产城融合的先行示范区和承接国际教育消费回流的重要平台。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远眺黎安镇,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的主校区已初露雏形,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重任在肩,全方位、深层次教育改革开放新格局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海南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 吕同舟 张婷 刘晓惠 李柯 杨文轶 王萌萌 统稿:本报记者 刘晓惠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