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唯坦诚以待方能找到“灵魂伴侣”

  唯坦诚以待方能找到“灵魂伴侣”

  赵秀丽(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研究生)

  张洪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新闻回放

  近来,匿名社交软件成为不少年轻人青睐的“表达乌托邦”。有媒体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一份调查显示:35.5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曾使用过匿名社交应用,同时也有高达90.69%的受访者认为匿名社交存在一定风险。匿名社交并非新鲜事,从书信时代的笔友,到MSN、QQ等初代社交工具,再到如今的豆瓣等交流平台,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匿名社交。年轻人想在社交中为自己披上一层神秘的“外壳”,背后也有多重原因。

  主持人语

  “灵魂伴侣”的寻找有多种方式,有线上也有线下,有实名也有匿名。网络日益成为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匿名社交也是年轻人寻找“灵魂伴侣”的一种方式,但需要对网络匿名社交的风险有所警惕。本期三名学生的短评,呈现了各自对于匿名社交的看法。他们结合自身体会,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视角下理解匿名社交的利与弊。

  2016年底,一款定位为能找到“灵魂伴侣”的匿名社交软件横空出世,让许多年轻人看到了一种“脱单”的新方式。诚然,匿名社交软件的流行有其现实原因,但在找到“灵魂伴侣”这件事上,它仍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方式。

  现实交际圈的有限性促进了“匿名社交”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根据某公司发布的《2019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我国超四成白领是单身。而其中近一半表示,单身的原因是圈子窄,脱单资源有限,希望能通过拓展社交圈来脱单。还有两成白领虽然希望脱单,但又有点“社恐”。伴随着这种现实的无奈,大量年轻人涌向了号称能帮忙找到“灵魂伴侣”的匿名社交软件。

  匿名社交的流行有其现实原因,但它终归不是找到“灵魂伴侣”的根本途径。需要警惕的是,它其实充满风险。找到“灵魂伴侣”的根本应该是靠真诚的表达,靠实际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接触,靠每分每秒的陪伴、积累与沉淀,而这些都是“匿名社交”无法实现的。有学者曾提到过,匿名世界相比于实名世界,其自由度提高的反面,必然是安全度的下滑。当下新闻中常见的情感诈骗、钱财诈骗等,也都在为年轻人敲着警钟。

  因此,匿名社交只能是找到“灵魂伴侣”的一种补充方式。它或许可以帮你扩展生活中有限的接触圈,替你隐去现实生活中需要开口说“你好,认识一下?”的尴尬,让你能和对方产生一些浅层的联系。但如果真要深入发展,还需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从线上匿名社交转移到线下的现实社交。真正“灵魂伴侣”关系的建立,不需要“匿名”从中阻挠,它需要的只是两颗双向奔赴的坦诚的心。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