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是对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诠释,影响着一个国家、一所学校的持续、健康和长足发展。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教育使命的担当,创办于1878年的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把“幸福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主张,秉持“以人为本、幸福校园”的办学思想,科学架设“幸福教育”指引下的发展框架,从学生、教师、学校3个维度入手,通过幸福校园、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幸福文化等建设实施幸福体验、幸福观培养和幸福能力获得,共同构成学校幸福教育的实践和发展路径。莆田第二中学探索提出的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幸福教育’办学主张策略研究”,被纳入了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年度开放课题(名校长专项)。
多维度探索办学主张内核
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更重要的东西——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基于这一关于教育追求恒久性、终极性价值的理念,莆田第二中学从学生、教师、学校3个维度入手,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幸福观”作为理论基础,以其“需要层次论”建构了以需要的满足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人本主义“幸福教育”观,突出了层次需要的顶端——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充分保障师生自我发挥、自我完成、自我实现,倡导“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
在学生层面,“幸福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彰显,享受成长与成才的快乐,提升幸福自己、幸福他人的能力。在教师层面,要求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体面而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享受职业成长与价值实现的幸福。在学校层面,要求教育教学行为回归本真的育人状态,科学架设“幸福教育”指引下的发展框架,实现人本发展,高质量办学,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和培养具有创造幸福能力人才的摇篮。
以往的“幸福教育”强调受教育者的幸福体验和正确幸福观的培养,莆田第二中学的“幸福教育”理念则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育过程的幸福体验,让师生更大限度地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二是正确幸福观的培养,让师生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三是创造幸福能力的获得,培养师生幸福自身并为他人和社会创造幸福的能力,激励师生通过自身的发展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和谐管理文化创造“幸福体验”
“幸福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让所有学生都具有理解幸福的思想、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为实现这一目标,莆田第二中学优化管理方式,科学建章立制,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制定了领导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党群管理、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发展管理、功能教室使用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汇编成《莆田第二中学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培育和构建公正健康和谐的管理文化。学校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契机,积极创造各种展示教师风采的平台,例如各类技能比赛、优课展示、“青蓝工程”、讲学交流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让优秀教师崭露头角,获得更高阶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修订完善了学校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和各类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依托校友和爱心人士设立各类奖教基金,在每年的教师节和校庆日表彰在各类岗位上贡献突出的先进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为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服务工作,打造富有人文关怀和团队温暖的爱心校园,学校通过设置奖学金、困难补助金、爱心接力、社企“一对一”帮扶等多种途径给家境困难的学生提供就学和生活资助,为困难教职工设立“爱心驿站”,确保应助尽助,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校警协作,升级校园安全系统,加强校园周边秩序管理等,通过绿化、美化、净化“三化”建设,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尊塑像都会“说话”,使之成为陶冶学生的“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切实为学生营造了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
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幸福能力”
“幸福教育”始终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坚持公民教育与人才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宗旨,通过创新素质教育,逐步建立具有文化传承性、时代精神和本土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
莆田第二中学的“幸福课堂”是“以生为本、合作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的活力课堂。为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学校通过补缺点、强弱点、抓重点、破难点,精准、简练、高效实施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轻松掌握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获得个体学习的成功体验。为推进“核心素养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引入“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接收的幸福,在“思”中获得思考、创造的幸福,在“达”中获得表达、分享的幸福。同时,学校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落实“五育并举”方针,以科学、多元、全面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彰显创造幸福的能力。
在“幸福课程”的架构设计中,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莆田第二中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旨在促进学生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构建不同层次的兴趣课程。兴趣课程包含“理趣”和“艺趣”,学校为有突出能力、有志向、有兴趣的学生开发了100多门不同层次的兴趣课程,还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开设了科研实践、科技创新、程序编辑、学科竞赛的“理趣课程”和模拟联合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50多个社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根据红色革命文化积淀深厚、传统体育成绩突出的两大特色以及新时期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学校用心打造了闽中革命文化课程、阳光体育课程、创客课程3张特色课程“名片”,给予独立的场馆配置、系列化教材研发、多个子课程设置以及充分的师资保障,并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培育校园精神 激发“幸福追求”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对人的未来发展进行更为深入阐释的教育。
莆田第二中学地处有“立德、行善、大爱”之称的妈祖故乡。在1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培育了成千上万名各行各业的精英,孕育了闽中地区的党组织,涌现出15位抗日将军、17位烈士。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铁肩担道义、热血铸春秋”精神,成为校园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成为办学的宝贵经验和坚定追求。在红色革命文化的激励和感召下,学校充分挖掘校史的精神价值,建立闽中革命文化校史馆、开发革命文化校史教材、开辟闽中革命研学线路,为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幸福未来奠定根基,激发学生为幸福他人、幸福社会追求奋斗。
莆田第二中学的“书香校园”建设,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认知和知书明理的良好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富有文化内涵和正确幸福观的幸福人。学校通过校园书吧、流动图书角、电子读书屏、“墨水瓶”阅读教室等,让书香充满校园,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丰盈精神世界、培育高雅气质、涵养丰富学识,提升品质素养和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让莆田第二中学学子感悟深刻的是,多彩文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激情得以燃烧,潜能得到释放,才能得到发挥,创新、创造能力得到发扬,充分感受生命与生活的美好幸福。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声有色的社团活动是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实现的阵地和探索频道,他们以神奇的笔、灵巧的手、智慧的眼,诠释他们的纯真、展示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审美。
此外,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及社区文化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学校把学生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走进社会,提高观察、判断能力,了解民情、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世界,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增强他们创造幸福的使命感。
“幸福教育”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文化,更是师生前进的航标。学校由此找到了办学的思想灵魂,打下文化底色,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行动指南,确立起办学的评价标准,办学由此从自在走向自觉、从普通走向优质——这是莆田第二中学在探索“幸福教育”进程中不断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坚持。
为坚定关于“幸福教育”的探索,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莆田第二中学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幸福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求知、掌握技能,帮助学生塑造高雅品格、提高创造能力,以幸福为内核拓宽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新空间!
(许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