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的函中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引发诸多关注。
在很多人看来,抑郁症更多与成人有关,距青少年很遥远。但研究显示,由于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没有完全定型,受到社会竞争加剧、父母期望过高以及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影响,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抑郁,抑郁症患者最小年龄甚至可以低至四五岁。
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强化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而关注这一举措的讨论,也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重视抑郁症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不是把青少年的负面情绪简单视为“娇气”“矫情”“意志力薄弱”,避免不把抑郁症当回事,从而错过及时干预的良机。
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更多是与家校社各方面的外部因素有关,只有极小部分来自先天性的家族遗传。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有利于及时干预,而更重要的则在于营造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强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把各类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亲子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石。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给孩子传递过重的压力和焦虑。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学校则要改进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避免给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负担,通过深化评价方式改革破解“唯分数论”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重负。同时要加强各级各类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社会则需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总而言之,预防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家校社都要动起来。
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理解和关注,是忽视它、误解它,从而错过及时干预的良机。防治抑郁症,首先是正视它、重视它,然后构建起“家庭—学校—社区—医院—政府”多面一体的青少年抑郁症预防、医疗及康复体系,更好地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护航。
(作者杨三喜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