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启德、以德兴美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目标。让学生从学会“欣赏美”,到具备“体验美”的条件,再到获得“创造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责任。
如今,音乐课、美术课成为每一个中小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美育不再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但细细思量,现在的学校美育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学生层面,曾经的“三好学生”标准仅有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德育、智育、体育),没把美育纳入考查范围;直到2000年之后,各地才陆续淡化了“三好学生”的评选。教师层面,长期以来作为学校美育“主力军”的艺术教师往往被视为“副科教师”“小学科教师”,艺术教师的“晋升”路径不畅,在农村学校“缺口”严重。此外,艺术教学是学校美育实施的主要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但其他学科愿意且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学校层面,把美育工作“锦标化”“功利化”的现象也不鲜见……
“治大国若烹小鲜”,中国教育“体积”庞大,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也不小,所以在坚定不移推进新美育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以审慎的态度多试点、多实践、多修正、多改进,不断找寻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新美育发展中有一根难啃的“骨头”——学校美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美育进中考”。诚然,“美育进中考”可以把美育评价的“软要求”变成“硬指标”,但是在推进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作为学校美育主体的艺术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很不均衡,如何不因考试而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进中考”是对美育的加强和重视,但对其落实不能“一进了之”,还要用更大的力量去研究和改进美育中考。
为了更好推进新美育,除了不断进行硬件更新,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做好美育师资建设,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虽然这个过程周期长、见效慢,但的确势在必行,美育师资问题解决了,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师惠生,“美育大厦”自然稳若泰山。
未来,学校新美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因此,让美育教师的能力可以匹配基础知识与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三位一体”的学生素质结构,必然是美育师资建设的关键点。
首先,要从源头上改革高校美育师资培养的模式,把脱胎于艺术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式,向更偏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培养方向变革,例如加强教育教学法、教师生涯规划、艺术社团管理与指导、艺术课程资源建设、人际交往与礼仪、艺术科研与写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中小学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同时,打破高校与中小学师资之间的流通藩篱,中小学美育名师能够到高校兼职任教,高校美育师资能够在中小学参与教学,高校与中小学成为“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摇篮。
其次,对于已经在职的美育教师而言,需要激发教师自我的终身学习欲望,例如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加强区域美育教研、组建美育名师工作室、鼓励美育帮扶支教等,那些非艺术学科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美育的“继续教育”成为“美育人”。我曾经在学校组建“青年教师艺术工作坊”,成员是语文、英语、信息、体育等学科的教师,让这些非艺术学科教师浸润在艺术学习的氛围中,他们成为“美育人”就有了合适的“桥梁”。
新美育正在扬帆起航,期待这艘“大船”可以载着中国学生驶向更美好的教育。
(作者 陈 璞系上海市川沙中学音乐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