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秉持“产教、科教、创新创业和学科融合”的理念,肩负服务社会的使命,构建开放、多元、有效适应的多方协同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生态系统。
扎根地方,服务济南,服务山东
产业研究院成为济南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的强劲引擎。自2019年以来,济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济南大学关于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推出了共建产业研究院举措,更加精准地助推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先后与地方政府部门签约成立济南大学梁山产业研究院、寿光产业研究院、潍坊滨海产业研究院、莘县产业研究院和济南大学临清产业技术研究院5所校地产业研究院,目前正在逐步推进的还有枣庄和菏泽两所地市级产业研究院及昌邑县、莱芜开发区、莒县、平邑县、汶上县等7所区县级产业研究院。
济南大学以建立产业研究院为纽带,力争发挥好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做好“上争、外引、内聚”“三篇文章”,紧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真”需求,推动技术、市场“准”对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机制,拓宽创新体系布局,构建柔性人才引进计划、产业技术研发计划、平台专项、投资基金四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打出济南大学“组合拳”,打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产教融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在服务省会经济发展中,济南大学落实校地融合发展战略,成立了服务济南办公室,制定了《服务济南行动计划》。济南市公布了2019年《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试行)》支持项目名单,济南大学有19个项目获批,数量居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首。此外,学校先后与济南的5个县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有天桥大学科技园、章丘技术转移中心、市中创业学院等平台;与济南市共建了“济南文化研究院”“济南市软实力研究基地”等平台,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市中区开展校地人才合作,成立“市中区—济南大学专家智库”,选聘济南大学产业教授,设立7个实践教学基地,相关学院及科研平台与8家企业代表签订了首批校地合作人才项目协议。
校企合作,互惠共赢,合作育人
校企合作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机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济南大学在这一政策指引下,积极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济南大学与浪潮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双方自2010年起进行了连续7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外包方向)合作办学,取得了突出成绩,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学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2017年,双方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进一步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方向)的学生。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业学院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工作开展全面合作,创新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协作良性互动,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培养了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
“济南大学—深圳港创创新实验班”是济南大学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是济南大学与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合作开设的。从2017年开始,“港创创新实验班”已连续开办4期,累计为深圳市招商港湾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毕业生40余名,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该集团的技术骨干,对深圳市招商港湾集团的人才战略实施和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济南大学与深圳市招商港湾集团合作以来,增强互信、加强交流,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产教融合与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济南大学建材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落地集团顺利转化,集团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港创创新实验班”的成功开办,为集团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深圳招商港湾集团紧抓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机遇,适时调整发展规划,借助济南大学的人才与智力优势,已发展成中国知名民营建材企业。
(刘宗明 邱立平 赵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