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玉之初,不过是一方石,经过精心雕琢,才成有用之器。教育亦是如此。少年如璞玉,教育的过程就是琢玉的过程。近几年,河北省唐山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创建“琢玉文化”教育体系,在体制和机制上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成效显著。
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始建于1993年,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德以修身、技以立业”为校训,秉承“琢玉”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培养,发现学生优势,通过不同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成就学生,让每名学生在自信、快乐、阳光中成长成才。
慧眼识“璞”,塑人文之美
尚未雕琢之玉,古人称为“璞”。学校以面试择璞,改变以往良莠不辨、来者不拒的招生思维,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愿望,确保所选皆有可塑之用,所选专业与个人成长成才契合;然后以军训塑容,新生通过艰苦训练,实现外练筋骨皮,内提精气神,塑造全新的精神风貌;紧接着以制度塑行,学校以习惯养成为突破口,修订完善了校规、班纪、个人行为三级约束规范,建立了中层干部、教导处、专业部、宿管部、学生会五级值班体系,班级管理引入企业“7S”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职能,严格按照制度标准正形象、端言行、知礼仪、守秩序,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不仅外化于行,还要内化于心。学校以文化塑心,注重环境文化感染作用,进行了高标准校园绿化建设,同时强化精神文化教化作用,建设了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设置“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各个班级图书角美观实用,教室文化特色各异,整个校园犹如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文化环境。
精雕细琢,立美玉之德
君子比德于玉。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细分为3个方面:
以文化经典培树传统美德。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以诗文养德”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依托校本教材《论语》《我读“四书”》,引国学经典进校园、入课堂;以诚信、感恩、至善、尽孝、励志教育为切入口,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文化讲堂等形式,让学生在接受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过程中,汲取德育养分,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
以志愿活动涵养社会公德。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走上街头,走进敬老院、幼儿园、特教中心,走入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目前,全校师生已经有1358人录入志愿者数据库信息,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以实操实训强化职业道德。学校把“职业道德规范”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举办以所学专业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定期开设以“就业与创业”为主题的讲座;通过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开放校园,邀请学生家长、联办企业专家入校,将行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实习、实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
匠心独具,育栋梁之材
《说文解字》中,“琢”释为“治玉”。学校以匠心之师琢玉,通过开展新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百人讲百课等活动提高课程效率;通过“送出去”学习、“请进来”交流、校内培训等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典型说课、评课交流、科研立项等加强调研,建设高效课堂;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营造教育教学比学赶超氛围;通过与同类学校建立互促关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近年来,学校不断提高对技能竞赛工作及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视程度,以竞技之策琢玉,建立了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机制和教、学、赛互促机制。同时,始终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秉承“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竞赛宗旨,更快促进了师生的专业成长。
行知结合,玉汝于成。学校以实践之法琢玉,把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致力于构建“两个主体、两个融合、4个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内模拟实训—校内外生产性实训—3个月社会实践——企业实习”4个步骤,完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在各行各业绽放精彩。
新时代职业教育征程中,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将与时俱进,探索和实践全新人才培养模式,迎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遵化市职业教育联合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