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朵音乐之花开了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以“音乐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促“五育并举”
走进重庆市南坪中学校,走在绿树掩映的道路上,仿佛开启了一趟音乐之旅。合唱、歌唱、器乐演奏的掠影,一直在无声地诉说着学校关于音乐的故事。
进校左转200米,一栋四层高的建筑“意气风发”,楼顶的“艺术楼”标识特别醒目。玻璃外墙上“重庆市音乐课程创新基地”闪闪发光,三三两两背着吉他、提着管乐的少年,期待地、激动地奔赴而来……
萌芽
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音乐的种子
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被问及如果当上美国总统要怎样办教育时,他给出了“让每个孩子都学一门乐器”的答案。
2015年起,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在重庆市高中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重庆市南坪中学校的人们,也做着一个和雷夫相同的教育梦。2016年,学校正式启动创建“音乐课程创新基地”。对于这次行动,南坪中学校人显得底气十足。
学校拥有厚重的人文艺术底蕴。南坪中学校长期秉持着“培养幸福的人”的办学理念,“幸福教育”贯穿始终。学校立足差异化办学,形成了艺术、体育、国际化办学特色,提出5个“人人会”——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表演、人人会一球、人人会游泳、人人会阅读。学校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保障。以艺术楼为主体,建成三室(合唱室、舞蹈室、器乐室)、三厅(演播厅、“音悦”厅、展览厅)、三中心(研修中心、制作中心、体验中心),为音乐课程的实施和音乐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有深厚的理论研究。2001年,立项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中学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2007年,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门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专项课题“重庆市南坪中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可持续发展研究”;2011年,立项南岸区级课题“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研究”;2015年,学校选修课程“歌唱”成为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2016年,学校“培养高中生审美情趣的实践研究——以民族弹拨乐校本化实施为例”立项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并于2020年底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学校音乐艺术学科还以开放的姿态长期保持与国内外团体、友好学校的互动交流。
走进艺术楼,大厅的钢琴前,你一曲肖邦我一曲贝多芬;制作中心里,学生们为旋律和编曲各抒己见;合唱室里,中高低音更迭交替,婉转动听;演播厅内,小小乐队在排练着自创的新歌……这样的画面,每天可见,随时可见。
音乐,在南坪中学校“幸福教育”的路上生了根,在每名学生的心中萌了芽。
开花
让音乐之花肆意绽放
一颗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大树,不会是一帆风顺,过程中,难免经历风雨,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是师资问题。2016年,当时学校音乐专职教师仅有4名。单凭这几名专职教师,要撑起整个音乐教育是一件难事。同时,还面临着更多的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不理解。“我的学生都高二了,为什么还要安排音乐课?”新入职教师座谈会上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面对质疑,面对忧患,如何让新教师达成教育认同?
“让新入职教师和新同学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特色。”校长刘平兴当机立断。入校课程,是新入职南坪中学校每名教师的必修,通过学习校史、了解校园环境和布局、参与体验课程等多种方式,学校文化一点一滴浸润到心里,融入到血液里。“你们什么时候上音乐课?”“咱们班搞个乐队怎么样?”渐渐地,文化课的教师会私下跟学生聊起这样的话题。
经过多年的培养,目前学校音乐教研组拥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包括市区级骨干教师两人、南岸区名师一人、国家裁判两人、音乐专业领域评审一人。另有外聘专家、兼职教师共21人。
教师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安排课程。如何保证课程的生命力,又成了新的问题。摆在南坪中学校教育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改革。学校践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基于“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总体目标,对音乐课程进行了“标准化、品质化、专业化”三大建设。标准化突出学生审美素养与音乐文化知识的丰富,强调传承中华“乐和”思想与“乐和”音乐教育思想;品质化即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以精品化、精细化、品牌化为导向,突出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专业化则依据音乐高技能人才培养及音乐考级标准需要,进行特色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
“音乐艺术是世界上美好的艺术,是学校‘幸福教育’培养‘幸福学生’有效的课程育人艺术。”这句话,在南坪中学校研编的《乐之和美》一书中赫然醒目,有关“乐和”音乐课程的内容足足300多页。课程的理论基础、体系构建、开发建设、实施研究、保障系统、反思规划等无一缺漏,其系统化、个性化跃然纸上,令人折服。
“乐和”音乐课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特需课程三部分。必修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面向每名学生。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落实国家课程,学校对教师资源、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国家课程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年级集体授课形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必修内容在高一年级的36个课时内完成。选修课程包括限定选修和校本选修,其中限定选修为高二年级的18个课时,以同年级内不同班级间的方式“走班”。校本选修包括声乐、舞蹈、管乐、民族弹拨乐等课程,是全校范围内跨年级“走班”教学,还开设了数码钢琴课、音乐制作课等。特需课程为音乐特长学生量身定制,为他们的升学搭建更高、更专业的平台。课程的实施效果与学生的参与度息息相关。
作为转校生的小刘,一开始对学校的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课上悄悄地复习其他功课,到后来干脆不去。有一天,刚好被老师“逮个正着”。小刘解释说:“我感觉音乐课会耽误我的学习。”老师告诉他:“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且多元的,音乐课的熏陶可以提升你的审美情趣、文化理解,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老师的谆谆善诱,一点点开启了小刘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认真上音乐课,慢慢地爱上音乐课,直到现在,他成了“主播麦”的常客。“主播麦”的使用,一改音乐课堂上“学生不敢开口唱”的常态,把课堂还给学生,生动、活泼的氛围油然而生,调动的不仅是学生的自主性,也开发了学生的自信,更为艺术表达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传统课堂模式,忽略了音乐对人的情感熏陶、价值养成、文化内涵的重要作用。”学校音乐课程创新基地负责人表示,“学校立足课堂,深度挖掘音乐艺术学科育人内涵,打破思维定式,打破传统,创新变通,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素养、向课堂要品质。”
作为“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南坪中学校近年来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逐步进行改革,音乐课堂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在音乐学科的应用,让音乐成了特色学科。学校引进的“戴你艺考”教学系统,将互联网、动画、音乐、游戏和教育等有机结合,把名师名家请进校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音乐专业的“一对多”教学,解决了音乐教师不足的困境,为学生发展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先后成立了合唱队、民乐队、管乐队、舞蹈队、啦啦操队和I音社等,以社团的形式为学生储备专业素养。每年5月、12月都会举办合唱比赛和艺术节,以班级为单位或学生自由组合,自编自演,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专业师资力量的提升,文化课教师的认同和参与,课程的系统立体,课堂的魅力四射,活动的精彩纷呈,让音乐教育在南坪中学校如花般绽放。
结果
花若盛开,成果自来
每年,在国家、市级、区级艺术比赛中,南坪中学校的学生屡获特等奖、一等奖。
不光是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绩显著。龚丽琳老师《音乐与戏剧——走进音乐剧〈猫〉》,荣获2020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教案)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李青峡老师的《形体训练对中学生气质塑造的影响》、刘应龙老师的《试论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张艳和张爽老师的《中学生选修课堂——民族弹拨乐的学习和鉴赏》在各类专业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每年的年终学科调查数据中,学生对音乐学科的满意度高达99.75%。南坪中学校的音乐教育,释放学生天性,深挖创造力,用音乐熏陶提升学生内在修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赢得了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认同。
未来
现代化、协同化、生本化、精品化
人类要走向未来,教育要面向未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如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时代培养所需之才、不着眼未来就只能被淘汰。”学校负责人表示,“我们的音乐教育,结合时代形势和学生特性,最终要走向课程的现代化、协同化、生本化和精品化,它们相互独立,相互支撑。”
对于学生,南坪中学校的音乐教育,要在普遍性中培养每名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养,也为特长生、兴趣生铺开通向更高艺术殿堂之路。
对于教师,南坪中学校的音乐教育,致力于培养一批更有示范性的师资队伍,塑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音乐名师,从而收获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对于学校,南坪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愿用自身之力,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为中国音乐教育熠熠生辉奉献自己的光亮。
音乐教育是南坪中学校坚守“幸福教育”的实力“亮剑”,是落实“双减”政策的躬耕实践,也是深化“五育并举”的落地生根。
在南坪中学校教育人眼里,每名学生都是参天大树,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种下音乐之花,为每名学生的梦想加冕,成就他们一生的幸福,是从一而终的教育之道。(何奇 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