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赶往北京西站,乘坐7点多的高铁到河南省驻马店市,再转乘汽车到确山县,下午给朱李庄小学的学生上科技课,下课后原路返京,到家已是晚上10点。这是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师孙淑艳每周四的行程。
一天跨越1800公里的往返,历经17小时,只为给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上一次科技课。如此匆忙辛苦的行程,孙淑艳和团队成员们每周都要经历一次,已经坚持了一年多。虽然每次都累得精疲力竭,但孙淑艳说她和她的团队还会在这条路上继续奔波下去。
朱李庄小学位于确山县朗陵街道,现有教师11人,担负着周边13个自然村160名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任务。全校共有6个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程。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该校覆盖专业最广、覆盖学生人数最多的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理论课程17门、实验课程34门、实验项目160个。看似并不相关的两个单位被乡村振兴这根主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孙淑艳从教28年,把实验室当成育人的乐土,倡导“引上路、自己走,扶上马、自己骑”的实验教学理念,深得学生好评,被学生们亲切称为“艳儿姐”。2020年疫情期间,她和团队的教师们将实验器材打包寄给居家的学生,让大家宅在家也能做实验。团队的事迹被公开报道后,他们成为网友们口中“别人家的老师”。
在孙淑艳团队看来,高水平的实验室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专属。他们深入研究,设计出一套中小学适用的教材,把大学的实验课向中小学课堂延伸,为北京市多所中小学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该项目在北京市教委官方平台收获的五星好评率高达92.3%。
2020年,华北电力大学承担起河南省确山县的定点扶贫任务。“能在北京市的中小学开设科技课,在确山也一定行!”孙淑艳团队迅速和确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联系,经商议,最终选定在朱李庄小学开设电子科技课。
根据学校教学进度和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团队和朱李庄小学反复沟通,调整教学计划,把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教学班,每周四下午开设两小时的科技实验课。从简单电源的制作、元器件的认识、导电胶带的使用,到面包板的连接,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们能熟练操作实验,了解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求知欲。
周宏锦是朱李庄小学六年级学生,也是学校小有名气的学霸,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第一次科技实验课上,他跟着孙淑艳学做土豆电源,看到自家菜园里的土豆能点亮一个小灯泡时,他的眼睛比小灯泡的光更耀眼。孙淑艳说:“除了土豆,大家回家试试,还有哪些食物可以做成电源。”于是,小宏锦把家里的苹果、红薯、西红柿等可以吃的东西挨个尝试了一遍,每一次成功点亮小灯泡,他都兴奋得像中了大奖。
和小宏锦一样,朱李庄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人生的第一次科技课,第一次亲手操作了只在电视上看过的神奇实验。一年来,周四的科技课已成为孩子们的常规课,周四也成为孩子们和家长们最期待的一天。四年级学生李苏鹏的父亲说:“以前知道城里的孩子们有科技课,现在村里的孩子们也有了,孩子们的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今年五一,教师们没能买到车票,科技课被迫停课一周。孩子们失落地问:“孙老师是不是以后不来上课了?”小长假后的那周,当孙淑艳和同事们风尘仆仆地赶来上课时,第一个看到他们的学生大喊一声:“孙老师来了!”随后整个学校都沸腾起来了,“孙老师来了”的喊声此起彼伏。“听到孩子们兴奋的喊声,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一刻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孙淑艳说。
朱李庄小学开设科技课的消息在确山县教育系统传开了,周边的学校都羡慕不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孙淑艳团队有了一个长远的规划,要对确山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师资培训。5月开始,他们邀请周边学校的教师现场观摩朱李庄小学的科技课,让他们熟悉教学方法。下一步,团队将对当地教师进行课程内容方面的系统培训,变输血为造血,让当地所有的乡村小学都能开设科技课,让孩子们都能有自己的科技课教师。
朱李庄小学校长陈猛动情地说:“华北电力大学的教师带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科技课,更是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思想启蒙。他们用土豆做电源点亮一个小灯泡,也点亮了乡村孩子们心中的梦想。”
宇航员、科学家、建筑师……孩子们的梦想是色彩斑斓的。帮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孙淑艳的梦想矢志不渝。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孩子们给了我们莫大的信任,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和坚持的动力,每次看到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神情,我知道我们的课在朱李庄小学扎根了。用自己所学所能给一群乡村孩子开一扇窗,让他们透过窗看到未知的美好。做孩子们的梦想合伙人,我们彼此需要,彼此成就。”一个周四夜晚在确山返京的高铁上,孙淑艳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