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海洋特色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向海图强 以文化之力激发“蓝色”活力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海洋特色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10月30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70华诞。

  70年,这所因海而生、因海而盛的学校,始终坚持以“复兴航海、振兴航运”为使命担当,秉承“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海洋精神,在传承发扬“海涵地负、德诚志远”校训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海洋优势,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打造与时代要求合铸融通的海洋特色文化,有力地丰富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增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推动学校不断跨越发展的“蓝色”动力,树立了一个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的高职育人示范。

  溯源·淬炼

  传承红色基因

  树有根,方能生发;水有源,方能奔涌。

  “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海洋类职业学院,我们的根脉就在这片红色沃土里,只有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发展事业、培育人才,才会赢得社会认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红明说,生动诠释了学校的服务初心和务实品质。

  时间追溯到1950年1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原招商部门“海辽”号首举义旗之后,原香港招商部门及滞留香港的13艘海轮,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宣布起义。1951年1月22日,交通部门和中国海员总工会在南京联合创办海员训练班,首批245名原香港招商部门起义船员奉调海员训练班学习。

  招商部门起义回归新中国的船只,成为新中国初期一支重要的水上运输力量,起义归来的船员大多成为新中国航运事业的技术骨干,南京海员训练班也成为新中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发轫与开端,并由此开启了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70年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

  70年,江苏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起锚于南京海员训练班,启航于中国海员干部学校、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历经南京海运学校、南京河运学校比肩扬帆,于21世纪初携手开启海事高职教育新航程,虽几经更名、转隶、并校和升格,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师生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回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70年的风雨兼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一路击水弄潮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航海职业教育根本,先后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航运人才,遍布全球,成为各大航运企业、海事主管部门和相关组织的中流砥柱,为新中国和世界航运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誉为“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

  布局·深耕

  激发“蓝色”活力

  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万健看来,大学生活本质上是内心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赏心悦目的景观、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承载着强大的文化育人功能,都值得用心经营。

  以此为遵循,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任务,全面布局,创新提出“人文扬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育人思路,科学制定“海事文化传承计划”,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出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蓝色”活力。

  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认真梳理学校从“海辽号”起义到国家“双高”建设的历史文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营养、智慧和力量,鼓励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不断丰富“一训三风”内涵,凸显海事文化、师德文化和工匠文化的示范作用,

  学校以物质文化为载体,按照“把博物馆建在校园,把校园建在博物馆”的理念,建设一座融历史回顾、文化展示、实景体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独特的“1带9馆5廊1路”海事教育博物馆,成为课堂教育的有机延伸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有温度的校园文化空间。海事教育博物馆规划紧密结合学校海事院校办学特点,凸显“海”“船”“港”等元素,使校园内“海”味更浓。

  学校坚持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全面提升学校管理与服务水平。制定《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章程》,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建立健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节庆日活动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学术、文化等重大、重要活动;出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教风上率先垂范。3年来,共有200余名教师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两名教师船长被选派执行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任务,学校连年获评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坚持以环境文化为阵地,积极构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了海泽园、灯塔咖啡馆、航海主题网红餐厅、世界航海家雕塑群、梁朝石刻景观等文化地标,成为学校传播航海文化的亮丽名片。启动“一院一品”文化建设工作,根据各学院专业特色,结合“双高建设”计划,重点完成了航海技术专业群、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群的文化建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以海运集装箱作为建筑单体的设计理念,打造移动式“海丝苑”校园文化工作坊。“海丝苑”经过设计改造,打造出船体造型的建筑,充分体现时代特征与鲜明航海特色的校园文化,成为一道具有海事风格的校园景致。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海洋基因”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中国航海日”“世界海员日”等特色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在实习教学船“育新”轮上举行庆典仪式、全国航海类职业院校“航线设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感受海洋与航海文化魅力,增强科学航海和爱护蓝色国土意识。连续7年开展以“弘扬郑和精神、宣传航海文化”为主题的航海文化艺术节活动,宣传开放交流、勇于开拓、和平宽容、敬业献身的郑和精神。2019年,在第15个“中国航海日”上,举办了以“青春与大海同行”为主题的首届海峡两岸航海文化节,航海文化节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年学生,携手踏上航海文化之旅,参访航海实训基地,开展航海技能、学术交流,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增强传承和弘扬航海文化精神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活动得到多家媒体广泛报道。每年定期开展“百名学子访问百名校友”“船长领航计划”,至少举办8场“百川讲坛”活动,先后聘请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杨奇云、中远集团副总裁叶伟龙等多名校友为兼职教授,传授业界实战知识,讲述人生奋斗经历,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坚定了职业理想。

  “红船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和优良传统之源,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这也是学校学子的精神向导。2021年4月,学校承接了“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按1∶2比例制作中共一大召开时南湖红船模型的任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师生深入嘉兴南湖调研,制定了红船仿制的工作实施方案,力求精益求精地完成这项记载党的百年伟业、展示党的百年辉煌的光荣任务。

  在“红船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师生勤于作为、勇于担当,在红船制作过程中,对嘉兴南湖红船原型进行三维立体扫描,获取红船的基本点云资料;对比现有图纸,利用相似定律,用AutoCAD软件缩尺度比建立平面图纸;使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结合三维点云图以及红船平面图纸,按1∶2比例缩小后要求尽可能真实还原红船。同时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周永干师傅参与建造,指导木质船舶建造工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造船技术充分结合,以融合技术精准制作南湖红船,注入非遗文化和创新力量进一步改良红船制作方法,优化“红船精神”传播方式,提升“红船精神”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经过近50天奋战,从精密测量到平面出图,从三维建模到手工加工制作,学校师生高质量完成了制造红船任务。学校将此次红船制作过程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和实景课堂,在全校师生中讲述红船故事、讲述红色校史,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在“红船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牢记“振兴航海、复兴海运”的初心,汇聚奋进力量,锤炼过硬本领,赓续时代使命。

  一项项极富航海特色的文化活动历练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展着学生的职业素质,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潜移默化地全面提升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使命·价值

  服务社会示范引领

  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学校的价值体现。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将“志愿服务文化”融于人才培养之中,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用心感知、以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文化中健康成长。

  有序开展“红色青年筑梦之旅”,结合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到航运企业实训,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组织学生成立暑期“追寻校友足迹”参访团,访谈分布在京津、成渝及沪宁各地的杰出校友,并在院报上刊发相关采访报道;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雨花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立足学校航海仿真科普教育基地、海泽园、船舶技能实训中心和素质拓展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南京日报》合作开展“航海文化进校园”研学活动,共为江宁地区和南京地方单位提供航海夏令营服务近20次,服务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服务共计1200人次。为此,学校学生志愿者服务团获得“南京市骨干志愿服务队”“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十运会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等光荣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海洋特色文化的影响下,全国共有25个地区的江苏海院校友会相继成立。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和带动作用,确定每年10月最后一个周六为“校友返校日”,成为传承航海文化精神的平台。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相信这所向海图强的以文化之力激发办学活力的“蓝色学府”,必定会为我国海洋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海洋人才,实现“海洋强国”伟大梦想。

  (刘桂香 沈云)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