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以精细化管理做好课后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各地课后服务探索出了许多有益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甚至面临不小的管理压力。对此,唯有通过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应对,尽量减少负面效应,把利好之事真正落地、落实、落细。

  精细化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一种把思想和作风贯穿于所有工作环节且上下一心追求极致的全面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必须有精细意识,当下不少家长对课后服务期待过高,而现实与期待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失望、抱怨等情绪。作为学校,应该多些耐心和精心,对于家长的不理解多些交流,对于家长质疑收费及相关政策多些宣讲,对于家长所反映的孩子饿着肚子接受课后服务等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提供晚餐的条件与可能。

  精细化管理重在细节管理。细节不是小事,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只要在校,就存在校园安全问题。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就要承担一定责任,课后服务无形中加大了校园安全的风险。在校园安全管理上,应该在细微处着眼,从细小处着手,把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到位。

  精细化管理一定要把事做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要用心做事又要用对方法。课后服务政策的出台,是经过慎重考虑与研究的,这肯定是利好之事,但对的事也有可能做不好。如果我们把课后服务仅作为上课时间的一个加长版,作为仅局限于看住学生,守住他们完成作业,结果则大相径庭,有违初衷。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新课后服务载体,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学习困难学生补差的平台,成为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灶台”,成为有特长学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体、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获取多元成长路径和成长方式的“戏台”,成为让家长认可、社会首肯、充分展示学校风采的“窗台”。唯其如此,才能把课后服务做对做好。

  精细化管理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人文,注重人性,让管理弥漫人文的光辉,闪耀人性的光芒。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课后服务更是服务学生发展的事业,所以更应多些柔性与温度。比如,对于孩子在校时间超过十个小时的问题,课后服务必须本着自愿原则,绝不能搞“一刀切”。孩子身体承受不了,可以让孩子选择不参加,家长有条件接送孩子,允许孩子到放学时间就离校,绝不能把学生全体参加课后服务作为一种办学业绩。再比如,针对课后服务使教师工作与生活的矛盾较为突出,学校可以尽力减少非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干扰,可以尽快落实弹性上下班制度,允许教师在不同时段有适度的窗口时间,自由调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尽量减轻教师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矛盾和冲突。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也并不一定全是学校教师,一些退休教师以及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可以参与课后服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招募招聘,从人力的补充与保障上,为教师减轻负担。统筹落实好课后服务,推动课后服务良性发展,让课后服务赢得学生喜欢、家长支持、社会满意,并切实落实“双减”政策,这是一场硬仗,其最终成效如何,是对教育者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现代化治理水平的考验。

  (作者汤勇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