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大地之上,有这样一家爱心企业,不仅在防控疫情、抗击洪灾等工作中,主动作为,勇担社会责任,统筹支持抗疫抗洪、复工复产,多年来,更始终坚持通过策划“我听见·我看见·我梦见”系列公益活动,捐资助教,热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残障人士等群体重拾生活希望,筑梦美好未来。
企业对教育的扶助,是现实而长远的发展之道和惠民之策。从2017年起,爱心企业联合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在原有的资助形式之上,升级推出“我听见·我看见·我梦见”系列公益项目。其中包括:大学生“助勤帮困”项目,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参与劳动,来获得资助或生活补贴;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训练及补助,致力于为残障学生创造职业训练条件,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家政服务、剪纸、汉绣等一技之长,为学生探索谋生之道,进而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楚天创客大赛”项目,旨在促进传统学校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变,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服务公益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以忠诚许党许国、以实业报党报国,是我们的坚定信条。”企业党组书记、总经理郜强介绍,多年来,企业持续关注荆楚教育发展,联合省教育基金会大力实施“我听见·我看见·我梦见”等公益助学项目;近6年来,已累计为湖北省教育事业捐赠5000余万元。
从4所到27所,助勤帮困
基于对教育公益形式的有益探索,2017年,爱心企业联合湖北省教育基金会,正式设立“我梦见·大学生助勤帮困”项目。出资200万元,拨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4所高校,用于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资助补贴。
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后,2018年,项目再次增加19所合作高校,企业也将投入资金增加到440万元。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因此受益。
“感谢‘助勤帮困’项目,不仅帮助我完成学业,还让我学会了许多受益一生的道理!”谈起参与“我梦见·大学生助勤帮困”项目的经历,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级学生张明月感叹道,“在助学帮困项目中,我感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从中培养了自己自立自强的品格。非常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温暖,我将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不断进步,学有所成。”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并引导他们自立自强,是“助勤帮困”项目的两大目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露(化名)原本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女孩,沟通能力较差。“刚开始报名只是为了挣点生活费,减轻一些父母的负担。没想到勤工活动竟然给我带来了如此多的愉悦与满足。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还锻炼了交际能力,变得更加自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人生。”她说。
为了做到精准资助,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像陈露一样发生蜕变,各高校通过参与“助勤帮困”项目,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扩大帮困范围,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建档立卡的管理办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子,优先予以资助鼓励。
“‘助勤帮困’项目的设立与推行,不仅解决了我校资助经费紧缺的难题,也扩大了学校本科生勤工助学的覆盖面,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平台。”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吴建成介绍,作为“助勤帮困”项目的首批合作高校,从2017年6月起,学校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图书馆、财务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处)等14个校内单位增设了近300个勤工助学岗位,还有效提高了学生勤工助学的时薪水平。
“在图书馆担任学生助理,让我了解了图书分类法,熟悉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对学习书本知识也大有裨益。”“在宣传部担任学生助理,能习得新闻媒体相关技能。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掌握新媒体技术不失为一种自我赋能的选择。”这是参与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助勤帮困”项目的学生写在学校“助勤帮困”岗位调查问卷里的留言。
“助勤帮困”是一份有温度、有情怀的事业。得益于企业的有力支持,寒门学子们得以在各类勤工助学岗位上展现能力、施展才华,同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体会劳动的不易与幸福,实现自我价值。
截至目前,爱心企业对此项目已捐资逾千万,资助覆盖的高校也从最初的4所扩展到了27所,惠及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勇扛公益大旗,助残助学
“哇!我能学糕点烘焙了!”武汉市第一聋校初三学生、听障女孩杨阳(化名)得知,学校在“我听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训练”项目的支持之下添置了糕点烘焙设备,一脸惊喜地比划表达着。当天,她与另外39名特殊学生还领取了每人1000元的“特教学子生活困难补助”。
“这些学生虽然情况特殊,但是都非常自立自强。积极报名参加学校开设的汉绣、叶画等生存技能班,期待着在未来和正常学生一样,靠自己的双手独立生活。”学校教师陈景芬介绍,烘焙、美容美发、刺绣等工作对特殊学生来说较容易上手,未来适合从事相关工作。
相比于正常学生,特殊学生往往更加需要关爱,也承受了更大的生活压力。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是特殊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必修课。
基于这一现实考虑,多年来,通过“我听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训练”项目,爱心企业累计向该校资助了近百台糕点烘焙、美容美发等机器设备,并通过“我听见·特教学子生活困难补助”项目发放特殊教育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帮助这里的学生完成学业。
捐资助力武汉市第一聋校学生培养,只是“我听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训练”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听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训练”与“我听见·特教学子生活困难补助”项目已覆盖全省11所特殊教育学校,共计捐资投入超过300万元。
绽放“创客”梦想,激发创造能力
“实船测试和后期维护、研发需要大量的经费。这次‘楚天创客大赛’的奖金就像‘及时雨’一样,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现在可以用这笔奖金来升级软件、购买仪器设备了。”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吾理智航——智能航行关键技术引领者”创业项目,在第二届“楚天创客大赛”中摘得创意奖,令项目负责人李梦霞兴奋不已。
激发青年创造能力,对国家科技进步具有突出意义。2018年,湖北省教育基金会与企业联合开展了首届“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和首届湖北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暨创客选拔赛,社会反响热烈。全省各级学校2000多支团队的5万多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学校初赛和省级决赛,共评出创意奖20名、设计奖60名、优秀创意奖200名。
激发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楚天创客大赛”逐渐发展成为湖北省高校学生发挥创造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之一,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
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爱心企业将“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作为品牌捐助项目。截至2020年底,仅在此项目捐款已逾300万元。通过奖励机制,大赛点燃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创业火种。
“这次比赛获奖,不仅让我们得以改善研究条件,也坚定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的信心。”李梦霞说,目前团队的进度还处在无人船领域研究的前期。“成员们不断地修改算法、做实验,才呈现了现在初步成型的作品。未来,我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无人船这个领域,让中国的无人船关键‘智造’技术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李梦霞说。
“开展‘我梦见·楚天创客大赛’项目,其深层次含义在于,促进传统学校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向现代教育转变,培养更多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青年人才,助力实施‘科教兴国’。”湖北省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得益于企业的长效专项捐资机制,通过“创客大赛”平台,荆楚学子的“创客梦想”绽放正当其时。越来越多像李梦霞这样有志于“中国智造”的青年“创客”正在异军突起。
秉承着“名牌兴业,回报社会”的宗旨,爱心企业长期捐资助力荆楚教育发展的系列行动。2009年,企业和湖北省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承诺公司将连续5年每年捐赠1000万元用来配备中小学文体器材和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2016年,湖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公益性组织的职能,开展了受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活动。企业出资,以受灾严重的45个县(市、区)为重点,资助因洪涝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学杂费、生活费的在校中小学生1825人;小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元,中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元,共计457万元。2020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及时向湖北省教育基金会捐献了500多万元。
“‘我听见·我看见·我梦见’系列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湖北教育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雷召海认为,多年来,爱心企业捐资助力荆楚教育,不仅彰显了社会责任感,也体现了企业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随着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必将为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汪亮亮 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