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整合资源—— 科教融合迸发新动能

  “以前学生找合适的实习单位是个大难题,有了协同育人联盟作支撑,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年我们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100%来自联盟企业。”近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许崇海告诉记者。

  这样的变化,要从原齐鲁工业大学与原山东省科学院,这两家科教机构规模体量相当、而性质职能又差异较大的单位合二为一开展科教融合探索说起。

  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教融合探索,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让齐鲁工业大学成为科教融合的示范、产学研合作的示范、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高校党建的示范,2017年,山东省统一部署,两家单位合二为一。

  该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原山东省科学院下属的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其学科一致性和契合度高;学院的优势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而研究院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的科研平台、协会学会、行业企业资源。两院开始实行实质性融合、一体化运行探索,联合组建起由60余家企业单位组成的协同育人联盟。每个企业接收5—7名毕业生,每名学生配备来自学校和企业各一名导师,在企业中实现真题真做,在企业现场做。“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双方互选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就业,又有利于企业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许崇海说。

  强强联合后,不仅学生受益,科研实力也进一步凸显,两院科研团队参与申报的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获批,获得上千万元经费重点支持……

  这两个二级单位的融合只是该校科教融合探索的一个缩影。

  该校党委书记王英龙介绍,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融合作用,学校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种职能”的院所一体化运行机制。根据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需要,整合学科领域相近的科研单位和教学单位组建新的科教融合体,实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保留原山东省科学院所属机构的二级法人地位。

  “院所一体化有利于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共享公用,高层次人才队伍同时兼具教师与科研人员双重身份,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共同体为目标,为打造教学、科研双轨制运行的一流科教发展平台提供条件支撑。”该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山东省计算中心党委书记王玉立表示。

  像这样的融合,已在校院双方原二级单位稳步推进。目前,全校已有14个单位进入实质性一体化运行阶段,在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考核评价等6个方面实现统一。

  原山东省科学院人才队伍的加入,也使得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的博士占比由43.3%提高到60.9%,师生比由1∶21优化到1∶15。”该校副校长任民介绍,学校同时鼓励学科相关的原科学院科研人员承担教学任务,近两年就有977名科研人员取得教师资格证,347名科研人员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教学任务,55个青年教师团队融入相关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培育出了一大批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

  “原山东省科学院有16个二级法人单位,相对独立运行,具有成熟的管理运行模式,为我们进行学院法人管理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党委副书记吴衍涛说。

  在借鉴原山东省科学院二级法人单位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以贡献求发展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该校建立起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宏观管理、学院自主运行、责权利明晰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推动学院从管理实体转变为管理主体,形成放管服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学校将这一管理模式植入学院管理中,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资产管理等方面赋予各二级学院充分的自主管理权限,形成“学校宏观管控,职能部门服务、指导与监督,学院自主运行”的格局。

  任民介绍,办学自主权的下放,着力解决了当前束缚学院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重点解决激活学院改革创新活力与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激发学院发展的内生动力。

  科教融合的持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让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较大提升: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3年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0项;年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经费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未来几年,学校将在物理融合、制度融合之后,实现理念和文化融合,在一种目标、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下,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一所功能完备的山东省重点大学,主要办学指标进入全国百强,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王英龙说。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