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市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全方位组建教育集团,全学段促进教师交流—— 优质均衡的“岛城”故事
2013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
2015年,以现场考察得分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双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认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
2017—2020年,连续4年位列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前列……
教育优质均衡这个老话题,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说起江苏的优质均衡,必须提到扬中。这座位于长江之中的岛城,总面积331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是全省面积最小的县级市。近年来,依托于独特的地理社会因素,以及因地制宜、卓有成效的政策指引,扬中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方面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为其他兄弟城市提供了有效借鉴。进入新时期,该市又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引领,在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上努力展现出新样态。
一校一特色,一镇一主题
一叠彩纸,一把剪刀,转眼间,一个扎着辫子的俏姑娘跃然而出——这是记者在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看到的一幕。在这个随迁人员子女占70%的小学里,传统的“信天游”剪纸艺术成为每个孩子都能露一手的绝活。2013年,该校独立开发出版国内第一套《少儿剪纸》教材,并将剪纸与其他学科融合,开展灵动教育实验研究,学校教学面貌由此得到改变。
“将剪纸当作学校特色,主要考虑其材料、工具简单,花费较少,适合我们这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校长黄良忠说,这些年,学校有很多孩子因剪纸变得更加自信,甚至走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2014年,该校应邀参加丹麦女王访华外事活动,学生梅雨为丹麦女王现场表演剪纸并赠送自己的作品。受到姐姐的影响,弟弟梅乐在3年后赴北欧参加扬中市在当地举办的剪纸展,这对姐弟凭借剪纸技艺吸引了众多目光。目前,梅雨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深受剪纸艺术熏陶的她渴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美术教师。梅乐刚上初中,学习成绩优异,对未来满是憧憬。
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过程中,扬中教育人更为关注的是如何依托当地资源,从校园特色与文化入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于是,便有了丰裕中心小学的剪纸、新坝中心小学的特色版画、八桥中学的“广善教育”……一校一特色,一镇一主题,成为当地别具特色的教育风景。
“特色”与“主题”并非只拘泥于本校或者本镇。在扬中市第一中学,生命安全教育场馆是学校人气最高的地方。这个2019年6月正式启用的场馆,包含家庭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模拟法庭等内容,学生可在其中体会醉酒的危险,感受地震的冲击。安全馆对外开放,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预约即可前往参观。此外,遍布城乡各校的生态馆、国学馆、会师合编纪念馆等22个主题教育场馆,均对全市学生开放。2020年,该市统筹各镇(街、区)、各校既有资源,绘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学地图》,全市6个镇(街、区)46个校内优秀场馆和校外优秀基地均纳入其中,成为每个扬中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和研学的好去处。
纵横结对,小城宜居也“宜教”
扬中经济富庶、生活安定,开车绕城市一圈不过个把小时。这样的情形,在扬中市教育局局长印斌看来,正是他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大动力。“很多居民手头不止一套房产,分属不同学区,如果学校搞得不好,面临的矛盾会非常突出。”印斌说。
2018年开始,扬中市将城区原有的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新建的2所初中、3所小学结对,由优质学校牵头作为总校,新建学校为分校,实施总校校长负责制的“1+1”紧密型办学模式,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五大教育集团应运而生。扬中市外国语小学和明珠小学同属一个教育集团,结对后,两校实现了资源配置、师资调配、内部管理和考核奖惩四个“统一”,明珠小学的口碑从此“节节高”。“我们将六年级的学生整体搬迁到分校上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则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分班,真正实现了学生分布均衡、师资配置均衡。”该集团总校长孙莹说。
城区问题解决了,乡镇怎么办?2019年12月,该市出台《关于推进高品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七横一纵”八大教育联盟,同学段学校采取“一所城区集团校+多所乡镇薄弱校”的形式,组建7个横向教育联盟,跨学段学校采取“省扬高中+全市初中”形式,建立初高中衔接教育联盟,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等重点发展项目上,深度实施教师交流与教育资源共享。
“一中教育联盟”属于“七横”之一,由扬中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同德中学、八桥中学组成,后两所是乡村中学。“我们对成员校的帮扶主要体现在师资上。”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朱彩云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联盟学科中心组,由市、县两级学科带头人组成指导团队,以学科为纽带,带着3所学校的教师一起教研、磨课。
“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一中都发挥了重要的领头羊作用。”同德中学校长施正文说,针对该校年轻教师居多、物理学科相对薄弱的问题,一中派来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专家提供专业指导,还通过同步课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三个“20%”,盘活师资更盘活状态
高云芳是扬中市实验小学英语教师。2017年,她参与城乡学校结对合作交流,来到了八桥中心小学。乡村学校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高云芳一来便是学校资历最老的英语教师。她与学校5名教师结为师徒,手把手地带着“徒弟们”修改教案、磨课研课。“老师们记在本子上的问题越来越少,上课的效果却越来越好。”高云芳对此很欣慰。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师资是必答题。2015年,扬中就出台《城乡学校结对合作交流考核办法》,明确城区每所学校分别与3至5所乡村学校结成对子,组成教师交流团,改“一兵一卒”单兵支教为“集团军”整体作战,教师交流时间也由一年一轮变为3年一轮。
为了提升教师们的积极性,扬中随后出台《教育奖励基金实施意见》,修订《优秀教育人才奖励与引进实施意见》,设立“拔尖人才奖”“学历提高奖”等多类别奖项,并对乡村学校教师按照1.5倍比例发放。同时,各镇(街、区)积极探索实施“助学兴教”政策,从制度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育、校园文化品牌创设等方面设立专项资金,为教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交流的不仅有教师,还有校长。匡彩云从扬中市实验小学来到兴隆中心小学担任校长之后,面对教师和学生流失问题,她提出“新生态教育”办学主张,指导学校建成生态教育馆、雨水循环系统、专题体验区、数字化种植园等生态空间,还将艺术、手工、环保有机结合,开设树叶贴画、“撕纸”、盘子画等富有特色的课程。该校陆续获得第五批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校、全国中小学百所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全国文明校园等称号,在家长中的口碑也越来越好。
目前,扬中每年市(校)级负责人、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达20%以上,三个“20%”,有效盘活了全市教师资源,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家门口的好学校’含金量更足,是我们‘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印斌表示,下一步,扬中将进一步深化高品质学校的集群发展,开展有质量的教研,打造有效度的课堂,实施有动能的评价,全力实现“扬中教育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