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推进作业实践的四个转向

  ■落实“双减”政策聚焦高效课堂②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解决当前中小学作业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问题,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教师作为作业的设计者和评价者,必须实现四个转向,持续优化作业实践。

  作业观转向:从“工具”到“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作业被认为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工具。事实上,对作业的这种理解窄化了作业的功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作业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业既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小学语文的字词、初一生物的“细胞”概念等,又要强调学生学科思维方法的发展,如数学中的“图形结合”,高中历史的“史料分析”等。作业既要重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如让学生“挖掘”家风家训,又要关注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比如遇到作业难题时的自我鼓励、对完成作业的时间管理等。作业既要鼓励学生实践参与,如在制作豆腐过程中感受化学的作用等,更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有历史教师提出“在甲午海战中,如果中国海军足够强大的话,中国的历史进程会不会有所改变”的讨论等。作业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它应该促进学生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作业分析转向:从“随意”到“严谨”

  高质量的作业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很多教师缺乏相应分析,布置作业比较随意,没有体现对不同学生群体、学生不同能力类型和不同思维水平的关注。因此,优化作业实践必然要求教师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三维分析。

  “一维”指向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学生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基于实践需求,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归类,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比如有学校将作业分为巩固型、发展型、创新型,还有学校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弹性”“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要找准分层的依据,还要引导学生量力而行,选择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或者比自身水平略高的作业。

  “二维”指向学生能力要素分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打开思路,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例如,有学校尝试设计动手操作型、趣味游戏型、活动展示型、积累练习型、研究记录型等不同类型作业。

  “三维”指向学生思维水平分析。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思维都应该是持续的、由低向高逐渐递进的,而当前作业为人所诟病的是只强调重复记忆和机械训练。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要重视分析和应用,更要强调评价和创造,不仅要把握一份作业不同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呈现。

  作业设计转向:从“割裂”到“整合”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作业是割裂的,既缺乏学科内的前后呼应,又缺乏学科间的横向关联,当作业被简单地重复叠加时,作业量必然大,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必然长。扭转这种现象,必须从整合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瞻前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个个知识散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绝不能只针对某一课的学习,而应基于学科内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通过作业实现学科内“前后”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左右关联”。割裂的各学科作业无疑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跨学科作业。这类作业的关键在于找准“整合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提炼整合。比如有英语教师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一首中国诗词。

  “知行合一”。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造。比如有生物教师让学生思考在家自行用药必须考虑哪些因素;还有化学教师鼓励学生在家试酿米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如何进行糖酵解代谢,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与时俱进”。一方面,作业要在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和发展需要,比如高中历史作业“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分析我国抗疫成功的思想根源”。另一方面,作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准分析,打破时空界限,让作业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有的区域探索设计智能作业,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构建智慧学堂,优化作业推送和批改。

  作业评价转向:从“判断”到“增值”

  评价是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当前作业评价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作业批改,仅限于评判学生是否完成作业及其对错情况,其“增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作业评价的判断要“准”。首先,判断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精彩”回答;既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

  作业评价的挖掘要“深”。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深入分析其根源,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或者让学生自己讲讲“我是怎么想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具体的思维过程。内容上,一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追根溯源时切忌“就题说题”,而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进而明确其改进方向;二是指向教师的教学,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思考“我应该怎么教更合适”,以此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改进的方向。

  作业评价的跟踪要“久”。教师应对学生作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关注,不仅要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是否得以改正,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学习态度和策略是否得到优化。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我这样调整之后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只有长久持续地跟踪和关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业的发展性功能。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清)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