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聚焦云南财经大学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

  党建学术同频共振 双融双促同步提升 ——聚焦云南财经大学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

  自2018年5月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以来,云南财经大学以“双带头人”培育工作为契机,加强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队伍建设,破解党建融入教学、科研等存在的难题,有力提升了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建在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云南财经大学科研院所(中心)党委第二教工党支部,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于2018年9月获批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下简称“‘双带头人’工作室”)。

  近3年来,该支部紧紧围绕“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目标,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党建与学术科研“双带头”的基本特点。一方面以党建促学术科研,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走出学科建设的新路子;另一方面以学术科研促党建,全力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效能,实现了党支部建设与学术科研的双融双促、同频共振,探索出了“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基本做法

  常规工作抓实效,突出“双带头、双促进”。

  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基本要求是党建带头和学术带头,“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培育和工作室建设要充分体现这一特征。为此,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工作中,极力推进支部党建和学术科研齐头并进。

  近年来,云南财经大学“双带头人”工作室在常规工作上主抓5项工作:一是主持完成了国家、省级和市县级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项目37项,通过科研项目群的有力带动,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师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师生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进行党性锻炼。三是先后组织4000多名师生投入到国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开辟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新平台,让4000多名师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四是结对帮扶和指导研究生党支部,吸纳研究生支部党员骨干加入“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建设,学术科研项目和党建活动均由教师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一起参加、共同完成,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党支部的发展和建设。五是积极申报并开展了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自选课题“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研究”等5项党建课题研究,撰写了20余篇党建论文,大部分均已发表和获奖,并出版了“双带头人”党建研究专著,全面提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

  特色工作抓亮点,着力践行“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的“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模式。

  为高效、优质地建设好全国“双带头人”工作室,党支部积极创新思维,认真思索,精心谋划,制定了“12345+”行动计划方案。《云岭先锋》杂志对该行动计划进行了报道。

  “12345+”行动计划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1”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每年都撰写一篇符合“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建研究课题要求的党建论文,并争取正式发表;“2”是要求每位党员教师每年都撰写两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并争取正式发表;“3”是指“3个10”的党性教育——10首红歌的学唱、10部红色电影的观看、10部红色电视剧(或纪录片)的观看,并分别写出10篇心得体会;“4”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都参观4个红色教育基地,并写出4篇相应的心得体会;“5”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联系经济困难家庭开展“送温暖”和力所能及的帮扶活动;“+”是要求每位党员教师每年积极申请各级各类项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奖项、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

  “12345+”行动计划作为云南财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一大特色,是“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践行“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模式的有益尝试。

  创新工作抓突破,促成与全国性功能型党支部结对共建。

  为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全国科技界专家学者与青年科技人员,促进党建业务和学科建设的双促进、双融合,经请示学校同意后,“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杨子生教授积极促成了全国性功能型党支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党委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党支部”落户“双带头人”工作室,使两个支部得以结对共建。2019年5月17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党委正式发文同意成立,党支部书记由“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杨子生教授担任。2019年9月21日至9月24日,在宁夏举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会后赴六盘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建活动期间,正式举行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党委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党支部”成立仪式并挂牌。此后,土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党支部积极团结和带领全国土地资源科技界专家学者与青年科技人员,大力开展党建活动,并将党建融入土地资源学科建设和科研实践,为我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紧抓特色科研项目群,凝聚师生团队,成功开辟第二课堂,创新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党支部先后组织4000余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投入到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完成了37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的实地入户调查工作。杨子生教授领衔的“双带头人”工作室党员教师带领学校年轻学子迎着风雨、冒着严寒酷暑,走过崎岖、泥泞的山路,看过克服恶劣环境努力奋斗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见证过边疆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建设幸福家园的奉献精神,亲身感受过山区百姓受惠于党和政府部门的好政策、“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和喜悦,更在完成艰辛调研工作的过程中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家庭经济困难群众服务的初心。这从根本上为青年学子开辟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新平台,创新性地开展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切地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地激励青年学子将自身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应用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砥砺奋斗。

  “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主要特色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的使命任务,先后组织学校4000余名师生完成了37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足迹遍布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海南、江西、河南、西藏等8个省份、100多个县的贫困山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完成了30多万户精准扶贫实地入户调查任务,各项调查评估成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直接采用,有力推动了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党支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带领师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动实践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率领下,团队师生硕果累累,近年来在新增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精品专著、受到表彰奖励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突出业绩。

  在脱贫攻坚一线铸魂育人。

  党支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接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在脱贫攻坚一线铸魂育人,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学生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每到一个调研地,党支部就把党旗竖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评估标准严起来,把第三方评估专业优势做出来。带领学生切实践行“真评实考”的担当精神,秉持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开展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用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坚持科学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20年3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师生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2020年6月至7月,面对高海拔缺氧、高寒、冰雪、酷暑、暴雨等交织的极端气候挑战,组织师生深入西藏自治区高质量完成了贫困县退出抽查任务。在做好评估工作任务的同时,主动收集了解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特别是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组织青年学生进行专题学习、分享学习感悟。近年来,已持续组织支部党员和青年学生到广西百色等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4000余名青年学生接续打造了一堂又一堂生动、难忘且无法复制的“行走的思政课”,学生在党性教育、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的多重历练下快速成长成才,千余名青年学生返校后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党支部认真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在强化政治功能中提升组织力。2018年9月获批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19年2月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创新构建“12345+”党建工作体系,抓实“四个一流”创建工作,凝练出“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产出了丰硕的党建与学术科研成果。近5年来,成功申报并完成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研究”等5项党建课题;撰写党建研究论文20余篇;促成全国性功能型党支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党支部”落户云南;指导研究生党员发表两篇党建论文并获全国性学会优秀论文奖,并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主持科研项目、表彰奖励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业绩,指导的研究生连续10多年实现全部就业。“双带头人”党支部2021年6月获省级表彰。

  “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的主要成效

  脱贫攻坚上当先锋:率领4000余名师生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脱贫攻坚战,负责完成了37项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和2020年11月,党支部书记杨子生教授率领的云南财经大学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团队,先后3次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表彰;2016年12月和2020年11月,杨子生教授和彭海英讲师分别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表彰;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杨子生教授指导的党员研究生杨诗琴、王佳、张博胜、钟文4人先后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表彰;2021年2月,杨子生教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双带头人”支部建设上争当模范:认真开展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创立了“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产出了丰硕的党建与学术科研成果。

  近3年来,“双带头人”工作室严格按照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建设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踏实地狠抓各项工作,在抓好党支部和“双带头人”工作室常规建设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特色与创新”,探索特色建设项目和创新工作项目,打造亮点,凝练出以“党建与学术同频共振,双融双促同步双提升”为核心和特色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产出了丰硕的党建与学术科研成果。

  党建方面,支部成功申报并完成了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自选课题“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机制研究”等5项党建课题,所撰写的20余篇党建研究论文已陆续发表,有5篇党建征文于2020年6月获“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党建理论研究征文奖”,其中,一等奖两篇、二等奖3篇。杨子生教授等撰写的“双带头人”党建研究专著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学术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支部党员教师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新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获全国性学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9篇、二等奖12篇。2017年6月,支部书记杨子生教授主持完成的“云南省贫困人口摸底调查”和“云南省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两项成果分别获“云南省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杨子生教授2019—2020年主编出版的3本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专著,均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中国减贫研究书系/案例研究”专著,并于2020年11月获“全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精准扶贫战略优秀著作奖”一等奖。

  战斗堡垒上争当一流:通过认真抓好党建主责主业、强化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争当一流党支部。

  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规范化、常态化的支部建设中将党的纪律、党的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切实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抓党建,认真做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各项工作,于2018年12月底顺利完成了学校第一批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认真制定多种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到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参观,持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激发广大师生群起效仿的凝聚合力,形成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滚雪球效应。支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3年获“云南财经大学先进党支部”表彰;2019年2月,支部获评省级“创建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2021年6月,支部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先锋模范上争当榜样:教师党员在政治、学习、生活、纪律和作风等各个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打造优秀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双强双带”作用,坚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培训教育,为“双带头人”党支部的建设培育锻造一支思想过硬、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杨子生教授于2019年9月获“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于2020年11月获“中国土地资源学科建设突出贡献奖”,于2021年2月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党支部有6人次获“云南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表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双带头人”党支部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2021年7月1日,杨子生教授向全校128名孤残大学生捐赠爱心款38400元。

  结对共建上争当示范:积极与研究生党支部、全国性学术机构党支部和地方政府部门党支部结对共建,互促共赢共提升。

  积极与本所(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师生“手拉手”结对共建,促使党建与科研双促进、双提升,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党建和学术科研成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研究生党员队伍。党员研究生在党建领域发表两篇论文并获全国性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篇获学校党建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党员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45篇,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精准扶贫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0篇、二等奖24篇;成功申请云南省教育部门科研基金研究生创新项目6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4项。2018级和2020级土地资源管理班分别获评2020年度和2021年度省级先进班集体。研究生支部成员杨人懿获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第十五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表彰。研究生支部6人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获硕士研究生云南省政府部门奖学金;3人获评云南省级“三好”学生,3人获评云南省级优秀毕业生,6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和“创建一流党建学生党支部重点项目”均于2018年12月底通过学校验收。研究生党支部2016—2021年连续6年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此外,还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党委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党支部、昆明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处党支部进行“手拉手”结对共建,以丰富的形式“走出去”开展党建活动。

  (杨诗琴)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