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荷香沐桃李 山高蕴韬略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四倾”感恩文化办学特色概述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是由爱国华侨刘玉水先生于1950年独资创办的学校,也是惠安县仅有的一所侨办完全中学。学校地处东岭镇荷山村一片形似荷叶的山坡上,东望净峰寺,西挹灵瑞山,背负螺阳城,南濒龙湖水,取其山川毓秀、地灵人杰之祥,故名荷山中学。办学之初即成绩卓著,声名远播,与厦门集美中学、南安国光中学一起被誉为“闽南三大侨校”。学校确立“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传承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以“校主倾资办学,校友倾情助学,教师倾心教学,学生倾力苦学”为内涵的“四倾”精神,即校主感恩于故土情深,校友感恩于母校栽培,教师感恩于先贤垂范,学生感恩于明师传授。71年来,在感恩文化的化育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1986年被确认为省重点侨校,1994年被确认为二级达标中学,2009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2019年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如今,学校正积极打造以“四倾”精神为主线的特色校园文化。

  追溯感恩本源

  催生励志动力

  刘玉水先生是福建省惠安县东岭镇东房村人,年少求学于集美学校,成年后赴新加坡发展,长年追随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深受其教育救国思想影响,有感于西方先进教育的成效,深明教育对改变家乡现状的意义。事业初成后,他旋即回乡办学,1922年改“荷山私塾”为“荷山学校”。为了办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他立下“荷校不成,至死不休”誓言,定校训为“慎毅”,旨在真诚刚毅,修己育人。他倾尽家资(约一万二千两黄金),创办了荷山中学及周边6所小学。劬劳辛苦尽,花开桑梓情。一代代“荷山人”感念先生“倾资办学”的道义,尊称其为“校主”。70多年来,以刘春江、刘永世先生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侨亲接过校主的旗帜,传薪继火,尽心竭力。他们修建校舍,增添设备,提倡奖励,关切校情。三代华侨历经百年的善举,为荷山中学的育人思想奠造了感恩的精神基石。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校主倾资办学”为本源,拓宽渠道,深研本源,提炼出感恩文化内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倾”感恩精神,即“校主倾资办学,校友倾情助学,教师倾心教学,学生倾力苦学”。如今,铿锵有力、简洁凝练的“四倾”精神已根植于广大师生校友心中。校友以此为豪,教师以此为任,学生以此为志。多年来,学校屡次被评为“受学生喜欢的学校”“华侨办学特色校”……校主铜像前时常有学生成群结队前来鞠躬默思,他们自发而来,感恩而去。荷香清远争朝露,山色葱茏历岁寒。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学校已然形成一种励志气氛。以“感恩文化”为纽带,拧成了一股绳,牵动荷山中学一步步从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蜕变为福建省仅有的一所地处乡村的“一级达标中学”。71年来,荷山中学的“四倾”感恩精神为推动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已经成为学校独具魅力、富有时代价值的办学特色。

  践行感恩信诺

  助力学校远航

  71年来,数以万计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考上大学,走上社会各行各业,彻底改变了命运。“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刘玉水先生为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打开了命运的窗,从此他们拥有了打开自己人生大门的能力。因此,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总会无限怀念母校。很多学生亲历学长馈赠母校事迹后,默默地在心中埋下报恩之种。很多校友一听到学校有亟待之务,如同家有急事,一往情深,心急如焚,千里来归,只为替母校纾困解难。

  近20年来,在以刘春江、刘永世先生为代表的华侨带领下,校友乡贤倾情助学已经蔚然成风。他们捐资捐物奖教奖学累计超3000万元。例如,高二组校友张耀辉先生事业有成后,在看到母校旧勤奋楼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时,毅然捐献近700万元重建了古朴轩敞的新勤奋楼。楼宇落成日,书声和浪声,校舍凝恩情。又如1974届校友捐资重建民主楼,1978届校友捐资重建大成楼,1983届校友张清云等捐资重建和平楼,厦门校友会捐资修缮西楼,庄凌校友捐资新建东校门,1988届校友张志聪拟捐赠500万元建设新的艺术楼……目前,荷山中学整个教学区仍然保持着当年老侨校的独特风貌。此外,许多校友还捐赠教学设施设备、图书、校车、教师校服,极大地完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捐资设立“惠东建工集团奖教奖学基金”“福建奇利达集团奖学助学基金”“许祥昆奖教奖学基金”“陈桂林奖教奖学基金”“陈坚研学专项基金”等8个奖教奖学助学基金,切实保障了每名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一些有专业特长的校友,还经常到校举办书画展览和相关专题讲座,有效弥补了学校相关师资不足的缺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帮助学校发展,在侨亲校友的帮助下,荷山中学还先后与马来西亚槟城钟灵中学、英国剑桥中学、澳大利亚康科迪亚中学等国外知名中学建立起深厚友谊,极大拓展了师生眼界,提升了办学质量。这就是校友大爱的接力和传递,是荷山中学“四倾”感恩文化浓墨重彩的佳作。为了推动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良好互动,学校还特意出版了《荷山校友》,广受欢迎。

  打造感恩团队

  锤炼育人本领

  学校创建71年来,一代代荷中校长铭记校主誓言,殚精竭虑,砥砺前行,他们身体力行地宣扬践行“四倾”感恩精神,打造出各具时代特色的感恩文化。“办好荷山中学,才对得起刘玉水先生的心愿”“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牢记校训”“天佑荷山,人人有责”“低进高出是我们的使命”……每一任校长都有自己的治校理念,但这些理念的深处都源自感恩校主,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好“倾心教学”的好老师。为此,学校加强各级干部的培训,以三代侨胞情系桑梓、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为感召,引领各级行政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在管理中践行“四倾”感恩文化,始终保持“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领导作风,成为学校践行感恩奉献精神的领头羊。

  为了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校“四倾”感恩精神的先行者,学校施行《教师三年专业成长计划》,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传承“教师倾心教学”的优良传统;学校依托系列奖教基金,通过评选“慎毅”之星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对工作业绩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懂感恩,甘奉献”的师德典型;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带领教师研究校园文化构建等课题,提升其育人能力。例如,近期学校就在进行“荷山中学‘以侨为桥’构建侨校特色感恩文化的探索和实践”的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已培养出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甘愿扎根农村倾心教学的教育新秀,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丰富感恩教育

  引领学生苦学

  “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荷山中学在践行立德树人的办学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强化感恩文化的核心地位和精神引领作用。在开学初,组织学生聆听校史讲座,参观校史馆,学习“四倾”感恩文化,激励学生立志苦学,励志乐学;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编印《学生感恩成长手册》,让学生记录感恩故事、感恩心得,并由班主任进行点评;在班会课中开展感恩交流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分享最想感谢的人或事;开设“大成讲坛”,邀请知名校友给学生开设公益讲座,让学生在与历届校友的对话中感受感恩文化的无尽魅力;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艺节、红五月活动、元旦作文竞赛、迎新春文艺晚会、教师节表彰大会、开学典礼、校主诞辰纪念、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中安排感恩环节,弘扬感恩文化,强化感恩教育效果。

  除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也是荷山中学引导学生“倾力苦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荷山中学教师多年的研发积累,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华侨校友办学史”“校友诗文欣赏”“校友艺术作品欣赏”“生涯之门从此打开”“中学‘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等多门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都贴近学校感恩文化内涵,切实推进了学校感恩教育的课程化、系列化、主题化,为每名荷中学子注入了感恩的精神内力。

  营造感恩氛围

  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荷山中学精心规划、精致建设,挖掘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亭一阁的环境育人功能,在学校形成了一种“不言而教”的氛围。荷山中学是一所侨校,早期主要建筑如民主楼、大成楼、西楼、图书馆、慎毅楼、大礼堂等依山而建,红砖黛瓦,有着浓郁的闽南特色。校园绿树成荫、老树新枝交相辉映,品种繁多,搭配合理,其中还有很多校友捐赠的名贵树木。在这些名贵树木下学校还特别定做了简介石牌,既让学生了解了相关植物知识,也使其感受到了校友的爱校情怀,成为校园内的一道独特风景。

  漫步在荷山中学校园内,随处可见感恩文化宣传,如玉水铜像上的对联、传记、碑文、诗赋,行政办公楼点缀的感恩奉献语录,每间教室里设置的“感恩励志专栏”,以及感恩亭、感恩园、感恩路、感恩林、玉水广场、慎毅广场,遍布校园的励志名言、教育方针、规范守则、读书角、光荣榜,处处都彰显着“感恩励志,传承大爱”的文化价值。经过历次修整,如今的荷山中学,不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突出了侨校的南洋特色和闽南风格,而且学校到处散发着感恩励志的文化气息,成为一代代师生校友的学习圣地和精神家园。

  “玉色粼粼皎洁无瑕辉映桑梓,水流淙淙弦声和韵乐育英才。”匆匆岁月间,荷山中学已经走过了71个春秋。回顾往昔,当年刘玉水先生为促进家乡发展“倾资办学”开了一个好头,随后的岁月中,一代代华侨、校友、师生“倾情助学、倾心教学、倾力苦学”,用71年的接力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今,荷山中学早已实现了校主当年的铮铮誓言,不仅成长为一所“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学校”,而且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道德素养显著提高,正在沿着“共谋发展、精铸品牌、争创卓越”的发展战略稳步前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四倾”感恩文化的滋养下,我们坚信,东海之滨海西之畔的这所农村侨校,必将拔节生长,立地参天,花果芬芳,闻名遐迩。

  (许碧南 刘凌斌 蒋永胜)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