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工程创新求卓越 智造强国勇担当 ——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开幕记

  开关一拨,机器人迅速张开双手,只听见“噗”的一声,一支羽毛箭就飞到了正前方的木桶里。这个灵活可爱的机器人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展现了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的动人一幕。

  9月17日上午,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总决赛开幕式顺利举行。本次大赛是教育部持续推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开展新工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

  本届大赛以“守德崇劳,工程创新求卓越;服务社会,智造强国勇担当”为主题。来自690所高校的18735个团队、65548名大学生参赛。进入全国总决赛的有来自267所高校的601个团队、2404名学生。从初赛到决赛,长达数月的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点燃了大学生挑战各领域工程问题的热情,为高水平人才提供了在工程创新领域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本次比赛聚焦新工科,让学生脱离课本,亲自动手,从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工程实践的展现方式等方面重新定义工程创新,对如何形成新工科、形成新的创新驱动力、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展开讨论。

  人才齐聚致力工程实践创新

  走进赛场的展览区,“会投壶的机器人”、“戴在指环上的人脸识别器”、智能分类垃圾桶、波浪发电机、基于5G的远程驾驶平台、立方卫星等各式各样的科技作品琳琅满目。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基础上升级为综合性赛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广泛的高校工程实践与创新盛会,与上届总决赛相比,参赛高校数量增长80%、参赛人数增长74%。”在讲解区,大赛志愿者王士一说。

  中午时分,参赛选手已在焦急等待成绩,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杜克峰一边等待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作品是智能分类垃圾桶。投入垃圾后,垃圾桶内的智能分类装置便自动启动,实现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生活垃圾的自动判别、分类与储存。“别看作品小,它背后却汇集了机械、人工智能、生物、多媒体各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

  不远处,来自山东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的4名学生在沙盘上展示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的运营情况,他们分别扮演总经理、市场部人员、生产研发人员和财务人员4个角色,模拟出一个企业的运营架构。

  “按照计划目标,2030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1年减少55%、2035年新车排放量归零,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汽车产业将很难达到各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谈起作品创作的初衷,哈尔滨商业大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主任张莉说,一方面,全球疫情暴发,汽车芯片产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人们对汽车需求不减反增,内外环境恶化,汽车芯片严重短缺,企业生存出现危机,这时候更需要我们探索出破局之道。

  在实践创新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不动手,无工程。对学生而言,自己动手是一门必修课。”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谈起动手的重要性时说,只通过理论和课本学习成不了优秀的工程师,很多“卡脖子”问题,不仅卡在材料上、原理上,还卡在工艺上。如何把它做出来、做出批量、做出质量,这具有很大的挑战。

  “我们要呼唤‘真刀真枪’‘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呼唤‘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乐此不疲、革新此业’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敬工程师的氛围,鼓励工程实践创新。”杨斌表示,“在教学上,我们践行‘塑造建设制造强国志向和创造性劳动价值观、培养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传授制造工程知识和技能’的工程训练教学理念,实施‘学生主体、创客驱动、项目引导、团队合作、交叉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科必须随着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工程的需要不断提升,对工程技术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表示,无论是波浪发电、机器人,还是无人机,这些都是由社会需求拉动的。本次大赛可以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在多学科融合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从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激发求知欲培养时代新人

  大赛负责人介绍,大赛以“大工程基础—学科综合创新—跨学科交叉创新”为构架,以“需求驱动”和“技术应用场景创新设置”为导向,紧贴国家工程领域发展前沿,融入工程伦理、工程文化与国际化元素,从基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的机电综合系统设计、重大装备设计、工程管理与决策、数字化新媒体、工程文化知识等国家最需要的领域入手,寻求智能化的创新突破。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高等教育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整个教育要共同完成的问题,但这只是基本要求。此外还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为党为国作贡献,希望通过此次比赛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郭东明说。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