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培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抹黑中国,歪曲中国的形象,其中一个利器就是在相关传统媒体及社交平台等媒介上以各种介质传播对华不利话语。当前,中、西方在新闻传播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包含了意识形态之争、价值观之争、国际话语权之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争夺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问题,需要一大批了解现代中国发展成就、懂得传播规律的人才,其中,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是一股重要力量。

  办学要有格局,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进一步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闻传播学院应该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与“三全育人”统筹考虑,从战略角度思考新闻传播院系人才培养问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新闻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协同全员、覆盖全方位、贯通全过程,培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培养“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培养“人民的喉舌”。世界正在变化,教育也必须改变。“三全育人”是以新的教育形式,培养当今和未来中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系统工程。

  教师要做大先生,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三全育人”的前提是要解决好教师队伍的铸魂问题。如何让教师知晓国情,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是一件重大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新闻传播院系党委对教师展开教育和引导,打造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还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课堂带进田间地头。一支稳定、互助、向上、向善的教师队伍,是完成“三全育人”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闻传播院系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为此,新闻传播院系应做好新文科背景下“三全育人”这篇大文章,从学科融合角度,立足现实、直面问题、融汇中西、守正创新,观察新闻传播实践、创新新闻传播理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和中国理论的创新者、中国未来的开创者。

  育人实践要“落地”,“三全育人”有保障机制

  新闻传播院系应以覆盖“三全”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立足学科专业底色、人才培养特色,探索各具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作为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协同党政班子成员、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各类教育者,贯通基础夯实、能力提升、精准培养等不同阶段,覆盖课程、科研、实践等不同教育环节,推出了“三全育人”校本实施方案。

  首先是重构全员育人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我们推出“点亮工程”,探索点亮学生心灵、点亮学生思想、点亮学生学业、点亮学生职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建设,推动多支队伍有机融合,建立了“1+1+X+N”立体化思政育人模式。一个年级建立由“1名专职辅导员+1名学院领导+若干名专职教师+N名媒体实践兼职教师”组成的全员育人团队,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干,以党政干部、专业教师、实践教师为侧翼,辅导员、党政干部、专业教师、实践教师有机融合、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的合力,为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提供坚强的师资队伍保障。

  其次是打通全方位育人各环节。我们扩大课程思政外延,将思政环节从课程扩展到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领域,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一是以“树人”为核心,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入手,培养学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等各项能力。在课程思政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体系建设;在科研育人方面,将思政元素融入科研创新;在实践育人方面,推出“大篷车课堂”“百年百人”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思政”项目。二是以“立德”为根本,从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入手,涵养学生道德、文化等综合素质。三是以“暖心”为关键,从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入手,滋养学生在岗言岗、知恩感恩的良好品质。

  最后是贯通全程育人各阶段。我们在学院2015年“蓝鲸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提出“蓝鲸计划2.0版”,将人才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夯实阶段、能力提升阶段和精准培养阶段,明确提出了分阶段、全过程育人的新思路。第一阶段为大类培养,重在夯实知识基础,通过“第一课堂”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在完成大学一年级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学生以团队形式到“蓝鲸计划”合作单位开展基础实习,对传媒领域形成切身的整体感知。第二阶段重在提升实践能力,借助系列训赛、自办媒体、校企合作平台、暑期研学旅行、舆情直报工作等“第二课堂”开展实践实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阶段重在打好就业根底,根据学生成长需求,进行分类精准培养,面对学生升学、出国留学、就业应聘和创业等多样化需求,开展升学指导、就业指导,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李珮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韧、张治中系该院副院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