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管晓蓉:培养有精气神的“红军娃”

  她发扬红军小学特色,把学生放在“美好教育”的中间 管晓蓉:培养有精气神的“红军娃”

  校长名录:

  管晓蓉,江苏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学员,著有《美好教育》等专著。

  “我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我要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带着这些问题,在租借的几间教室内,管晓蓉开启了她的“创业之路”。

  2009年,出于均衡教育布局的考虑,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决定在东部城区建立一所小学,江苏省第一所红军小学——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随之诞生。有着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管晓蓉被任命为校长。

  12年后,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不仅收获了老百姓的好口碑,成为当地人气最高的小学,其以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金色体验为主体的“美好教育”办学理念更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响亮的知名度,学校也先后获得全国首所五星级红军小学、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管晓蓉对于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的坚守。“把学生放在美好教育的中间”,是她的教育理想,也是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

  让一所红军小学回归该有的样子

  一所红军小学应该是怎样的?来到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你会有明确的答案。长49米、高29米的宏伟校门后,矗立着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与孩子们侃侃而谈的雕像;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数个红军长征途中著名战役为原型的微缩场景点缀于教学楼间,既是生动的红色教育资源,也是孩子们体育锻炼的理想场所;一个个身着红军装的“小红军”在校园里快乐地奔跑,成为一道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时光退回到12年前,彼时新校区的建设刚刚起步,管晓蓉和同事们在租借的教室里招收第一届学生。“学校周围还是一片荒地,家长对我们并不信任,这让招生难上加难。”管晓蓉说,当时的她带着20余名教师,一个暑假里跑遍了辖区内所有适龄入学儿童的家庭,最终招到了488名学生,组成了一年级的10个班。

  如何在红军小学的办学特色和满足家长的教育期盼之间找到衔接点?面对这488个“小豆丁”,管晓蓉确定了“根植传统文化,着力精神引领,加强习惯养成”的办学思路。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从红色文化上下功夫,从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从学校生活的每个细节上下功夫,让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孩子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2010年暑假,在管晓蓉和部分老师的带领下,数十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主动报名,参与到学校“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活动中。孩子们从江西出发,经瑞金上井冈山,过乌江奔遵义,探寻长征遗址,瞻仰长征纪念馆,历经一个月抵达延安。老师们引导着孩子边走边看,每到一处,不仅了解红军的故事,还把当地的民俗风情记录下来。“有小朋友不会洗袜子,我就带着他一起洗,我洗一只,他也洗一只。”管晓蓉说,一路下来,孩子们不仅深受红军精神的感染,其自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加强。

  “回到学校后,当一群脸庞被晒得黑黝黝的孩子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地表演他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时,家长们都哭了,我们也哭了。”时至今日,每每回忆当时的场面,管晓蓉眼中依然会泛出泪花。“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活动,让原本已在家长群体中小有名气的周恩来红军小学“一炮而红”,在第二年招生时打了一个扬眉吐气的“翻身仗”。

  用三色课程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童年

  搬入新校园后,管晓蓉花了两三年时间,用心打造她心目中理想的红军小学。学校精心建设了以“八园四楼一场馆”为主体,“十塑三廊一中心”“三院两墙一红塔”点缀其间的现代人文校园:“恩来园”中伫立着周恩来的汉白玉雕像,古色古香的长廊上悬刻着周恩来名言;“国防园”位于地下一层,内置坦克、大炮、辽宁舰等模型,孩子们可以在其中模拟巷道战;“文学园”“科学园”等在普及文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现着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校园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管晓蓉开始了新的思索。基于办学初心、地域红色文化与教育的未来发展需求,学校从校名中的“周恩来”“红军”两个关键词出发,探索学校精神的本源,最终确立了以“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的圆心”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美好教育”的办学思想,具体包括建“美雅校园”、塑“美丽教师”、育“美好少年”、研“美合课程”、铸“美妙课堂”5个方面。

  课程是最重要的抓手。管晓蓉带领教师们,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课程的打磨上。学校逐渐形成了包含红色传承“立德育心”、绿色成长“立德育才”、金色童年“立德育行”的三色文化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素养,并在实践层面形成特色。

  红色教育是学校的品牌优势,“重走长征路”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寻访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参加“淮安号”恩来星发射仪式等各种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更是层出不穷。绿色是让生命持续成长的颜色,学校按照“开放童趣,自由舒展”的原则,构建了纵横交错的绿色成长课程超市,设定了多维的评价指标,形成“十星”学生成长模式和“十佳”学生多元发展模式。金色是阳光的色彩,学校着力打造植美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等“四季八节”和“文学园”“国防园”“生态园”等“八大园”的实践体验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金色童年的美好。

  管晓蓉介绍,学校要求每一个“红军娃”都必须做到“四三二一”:“四”是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写一篇好文章,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三”是参加一次寻访、参与一次社会调查、参加一次军训;“二”指加入两个以上社团;“一”即重走一次“长征路”。“‘四三二一’看似简单,做好并不容易,有人问我为什么咱们学校的孩子看上去总是特别有精神,我想这是原因之一。”管晓蓉说。

  为每个教师制定适合的发展路线

  这些年,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学校共有东、南、西、北四个校区,其中南校区为总校,南、北校区由管晓蓉直接负责,另两个校区则以分校形式共同办学。如何领航好这样一艘“航空母舰”,管晓蓉深知,教师培养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老师们干活儿劲头十足,源自于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多元的发展平台,管晓蓉称其为“1+X”教师发展模式,“1”指教师主体,“X”即为多种平台: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有“小荷计划”,以“青蓝结对工程”助力其快速成长,尽快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已经成熟的教师有“薪火计划”,通过“骨干教师成长工程”帮助其脱颖而出,在教育教学中挑起大梁;优秀教师有“领雁工程”“珠峰计划”,通过“科研名师引领工程”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于是,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工作中明确目标,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管晓蓉则是所有教师的“领头雁”。数学教师出身的她,只要有时间,就会走进教室,认真听年轻教师上课,并诚恳地提出意见。作为“乡村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管晓蓉特级教师工作室”“管晓蓉名师工作室”3个工作室的领衔人,她也时不时地将工作室的骨干成员请到学校,与本校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

  青年教师刘彬是管晓蓉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现在的她不仅是专业领域的一把好手,拥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还担任学校的教务副主任,协助管晓蓉落实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她告诉记者,在周恩来红军小学,教师最大的福利是培训,在校内,与名师同课异构,在反思中提升把控课堂的水平;在校外,与名家零距离接触,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思想熏陶,“我们学校社会关注度高,特色活动多,所以与同行相比,我们的工作量肯定要大一些,但我们从来不觉得累,我们由衷感到当老师是一种幸福”。

  管晓蓉一直是这样的“忙并快乐着”。10余年的时间里,她让一所名校迅速成长起来,为当地的教育优质均衡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她希望能将“美好教育”的模式辐射至更大范围,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