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菌草科学:机会蕴含其中

  林占熺 口述 本报记者 张滢 采访整理

  小时候,我听说苏联伟大的植物学家米丘林立志要使荒凉的、只能生长一些半野生状态果树的中部和北部土地,也能像南方一样生长出品质优良的苹果。后来,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做到了,让许许多多农民增加了收入。

  米丘林的故事触动了儿时的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勤劳、肯干,但是非常辛苦。那时我就想,长大以后,如果能像米丘林那样,研究、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就可以让农民不再那么苦、那么累,日子过得好一点。

  高考报志愿时,我填的志愿除了一所地质院校外,其他都是全国的各大农学院。农学又是农学院排在第一位的专业,很自然成了我的第一选择。后来,我考上福建农学院学习农学专业。

  关于上大学选专业,我还记得两个细节:第一个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听说我考上了农学院,就说“也好也好,不管上什么大学,只要自己好好努力都能成才”,我听着他的意思是替我可惜,因为我平时成绩还不错。第二个是上世纪60年代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学校要对新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在当时,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也会觉得孩子学农学是没出息的,学生就算上了大学也不安心学习。

  现在看来,当时有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专业我没接触过,也不了解。但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主要还是因为从小就受党和国家的教育,还有我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为穷人做事,为人民服务”。

  菌草是一种新的草种类别,是“菌”与“草”交叉的、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的草本植物。1986年,我发明了菌草技术,“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从根本上解决了菌业生产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

  发明菌草技术后,我面临几个选择,可以用它为企业服务,可以用来为自己谋利,也可以从事扶贫事业。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对我说过一席话:“你用自己发明的技术去给自己挣钱,这是完全合法的。但是,你也可以用自己的发明创造来扶贫,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你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我对项南同志的话深以为然。我做的这些事情,如果只从个人、家庭或者小团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是根本坚持不下来的。

  之后,我又把菌草技术拓展到生态治理、菌物饲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领域,构建了菌草科学与应用的新体系。我带领的团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斐济等13个国家建立菌草示范培训中心及生产基地,将菌草技术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

  现在,菌草学已经成为一门研究草和菌的相互关系、草和菌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菌草综合利用的应用科学,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作物学、菌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食用菌栽培学、动物营养学、化学、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学科。

  从长远来看,农业相关科学潜力巨大。对于任何时代而言,人类的生存都是第一位的,农业和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关系。现在世界上还有十几亿人吃不饱饭,这是人类面临的实际情况。

  以我的了解,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农林类专业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有时候甚至是由于分数所限等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也有很多年轻人是真正觉得其中蕴含着价值和意义。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我都希望年轻人能了解,这个领域需要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参与。在我们手里,即使不起眼的小草,也可能变成造福人类的大事业。

  以前我认为,想学农一定要能吃苦,学生最好是来自农村比较艰苦的家庭,因为这样的孩子跟农业生产有着天然的联系。后来,接触的年轻人多了,我刷新了认识。也有农村孩子什么都不懂、吃不了苦,也有城市孩子不怕吃苦。

  现在我觉得,不论是什么样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来自城市乡村,只要不是觉得搞农业研究就是坐在屋子里发论文,而是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些事情,我都欢迎他们。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