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历史:整体布局 论从史出

  2022届高三复习备考呈现出“新旧交汇”的诸多特点:一方面,大多数省份本届高三仍在使用现行教材(2004年审定),另一方面,新课标、新教材理念、核心素养的考查都已经在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充分显现。如何在“新旧交汇”的特殊时期保持历史复习应有的一份宁静又能有所突破?

  爱日惜力:整体把握高三的复习节奏

  从9月算起,高三复习还有约9个月的时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对提高复习效率非常关键。

  首先,要把握好知识复习的节奏。必修一、二、三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考虑到现行教材编排的特点,适当结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实际,建议安排两轮复习:第一轮依托教材的编排体系,对知识进行点对点的解读分析,时间大致安排至明年3月份;第二轮凸显知识的综合和联系,重点突破现有教材的专题限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通史体系下的知识框架,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应高考的试题特性。两轮复习既达成了知识的完整度,又为巩固和训练留下了时间与空间。而对于“改革史”“战争史”“人物史”三道选择性试题的复习应对,应该按“先定方向”“重抓能力”的路径进行。“先定方向”是指在复习中提早在上述三块内容中确定其中一块作为复习目标。“重抓能力”是考虑到全国卷的这三道试题都是建立在高阶思维和能力基础上的,必须将内容复习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

  其次,要把握好试题训练的节奏。高三复习离不开一定强度的试题训练,但如果没有科学的节奏控制,容易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建议以历史学科内部半周一练的小专题和半月一练的大综合相结合,配以学校层面的模拟考试。教师应做到试题有做必批、有练必讲,确保学生在一定量的训练中,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提升能力,并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教师也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式的复习引领和落实。

  归全反真:围绕时空素养进行重点突破

  新课程标准指出“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在现行高考试题中,对历史事物的认识与考查大多是建立在时空背景下的。但在实际中,学生或根本找不到事物特定的时空定位,或简单停留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死记硬背”,对时空的“误读”和时空素养的缺乏导致学力提升遭遇瓶颈。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成为整个复习架构中的核心。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时段感,学会从特定时段的阶段特征去审视和观察具体的历史事物。其次,要通过构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确立时空定位。如19世纪60至90年代,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是“洋务运动”,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阐述,为此,我对必修一、二、三和“人物史”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按年代列出表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完整认识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结果及其知识关联,同时也勾画出一个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时空形态。

  论从史出:理清阐述历史的基本路径

  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这其中,帮助学生理清路径是关键。

  首先是学会“读”材料。多年来高考试题的变化和趋势,突出表现在材料的引入和情境的构建,特别是新材料、新情境成为常态。引导学生解读历史材料,一要准确定位材料针对的历史事物(现象),二要区分史料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三要找准对事物进行表述的关键词句。表格、漫画、地图等材料中的信息相对更难把握,需要教师在平时进行有意识的解读。

  其次,历史解释还须凸显“历史感”。要把历史事物放到相应的历史阶段和场景中,并运用科学的史观和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如果仅仅站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荡和秦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角度去解释,很难理解这两个制度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放在商周时期这一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从经济的内外差别、部落传统和文化差异、政权的内外联系和控制力等时代因素中,才能获得“促进文化认同、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的客观解释。

  当然,历史解释还离不开准确的阐述,特别是如今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的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则更应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围绕解释对象内部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进行准确阐述。

  总之,高三复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只有从历史高考试题和学科素养的高度去审视和定义复习,才能在看似混杂无序的变革中找到历史教学的本真。

  (作者沈玉林系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历史特级教师)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