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堂革命”出新招 “技艺劳育”培新人

  为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将“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有机融合,创新实施了“技艺劳育”的课堂革命新模式,提出了“技艺劳育”的课堂革命目标,开辟了“技艺劳育”的课堂革命途径,实践了“制作习得”的课堂学习新范式,打造了“多元立体”的课堂空间新体系,实现目标体系革命、教学目标革命、教学关系革命和课堂空间革命的课堂“四重革命”。

  构建“技艺劳育”目标体系

  以构建“技艺劳育”的标准和定制学生成长规划破解高职教育劳动教育目标不清晰的问题。一是根据知行合一教学理论,制定了学生实习实训劳动教育的标准,将学生劳育培养分为“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3个层级。从德育发展、专业学习、技能等级、社会服务、创新制作等5个维度明确了学生劳动与技能发展指标体系,制定各阶段能力标准和培养措施,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二是结合每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标学生劳动教育三层标准,定制个人三年成长规划,明确三年发展目标、行动措施和需要的保障支持。

  近年来,学院根据学生个人成长规划提供支持条件,助力学生成长。学校学生人人定制“一生一规划”的成长规划,一年级以爱劳动(提升劳动学习认知)为重点,二、三年级以会劳动(提升劳动技艺能力)为重点,优秀学生以能劳动(提升劳动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构建“技艺劳育”目标体系,有效促进了每名学生的成长。

  厚植教学目标精神要素

  以课堂技艺文化、课程技艺改造,破解教学目标精神要素弱化的问题。围绕课堂的教师、学生、资源等3个显性要素以及制度、场域、教法等3个隐性要素,打造技艺研学共同体,形成崇尚技艺、劳动光荣的课堂技艺文化。从“技艺劳动精神”知识内涵出发,构建以专业技艺多重递进、职业素养多层递进的混合螺旋递进课程体系,契合专业课程、形成“技艺劳育”课程教学资源链。

  创建以公益服务性劳动和技术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的服务性劳动教育体系。以校内科普教育基地、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为依托,开展科普教育、讲解宣传、义工服务、义务维修等公益服务性劳动,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工程技术中心、校外工程训练中心等为依托,开展技术咨询、专利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多类型的技术服务性劳动,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通过厚植教学目标精神要素,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明德崇技的技艺精英,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晏斌、湖南省技术能手杨国生、长沙市技术能手谢卫华、长沙市“百优工匠”朱闯……不少已经成为知名装备制造企业高管,如湖南宇环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建军、公司董事长汤一鸣等。学校连续7年被长沙经开区授予“校企合作优秀院校”称号。

  重塑课堂运行教学关系

  以教师技艺工坊建造、制作习得模式,破解课堂运行教学关系滞化问题。聚焦教师技艺强化和劳育观念更新,建造“校内+校外”的教师技艺工坊,打造技艺课堂、劳育课堂师生成长共同体。以劳育赋能课堂,围绕技劳高度融合的企业真实项目、技术开发项目、三创比赛项目,按照“知识建构—创意构思—产品制作—优化迭代—路演分享”五步教学法打造制作习得教学模式,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制作习得中增强了劳动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通过重塑课堂运行教学关系,师生的技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师有4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10人成长为湖南省技术能手,教师教学能力成绩连续5年居全省之首、11人获得全国一等奖;学生技能竞赛成绩连年排名全省首位,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的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均达合格标准。学生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均达到92%以上。

  突破课堂学习空间局限

  以技艺空间建设、技艺立体实践,破解课堂学习空间思维僵化的问题。按学技艺、用技艺、强技艺的层次,构建“线上+线下”的技艺空间。聚焦“技艺劳育”,依托技艺空间开展技艺习得、技艺打擂、技艺共享等活动,培养学生“技艺劳育”精神。“课内+课外”联合打造技艺实践的立体空间,课内通过劳动习得技艺,课外将技艺服务于社会劳动实践。

  近年来,通过突破课堂学习空间局限,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唐秀勇、艾金山、舒常平等21名师生共创团队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转化产值5000万元。

  学院院长杨翠明表示:“技艺劳育”不仅是“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的简单结合,更是“课堂革命”的方向引领,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学以成人的重要途径。

  (郭稳涛)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