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以儿童学习转型引导幼小衔接科学落地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幼小衔接的相关实施意见,这是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后,地方对幼小衔接政策的具体落实,体现了国家和地方通过政策综合化指导下一代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意愿。充分关照社会发展的现实,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体系,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统筹、学校幼儿园以及第三方机构与家长协同,以儿童学习转型引导幼小衔接科学落地。

  做好幼小衔接,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过度的知识准备会带来小学入学前后两方面问题。其一,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大,很多内容的掌握甚至超过孩子原本具有的认知能力,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丧失学习的自信和热情。在面对小学阶段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容易导致儿童“打退堂鼓”,难以对新的学习产生兴趣。其二,进入小学阶段,一些儿童认为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自己在幼儿园时期已经学习,因此会不听老师讲课,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养成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因此,我们需要作出对应性改变,对学前儿童和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儿童区别对待,借助差异化模式培养儿童。

  做好幼小衔接,要引导儿童学习转型,防止和纠正“超标教学”,避免过度知识准备引发的新问题。一是以学科融合方式组织设计学前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育实践,综合简单的数学、初级科普知识、积木类器具、智能玩教具等,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二要注重课程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让孩子们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操作性评价,避免传统的纸笔测评模式。三是跟踪课改服务教学。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培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和提升,形成以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关键能力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四是改进评价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各种奇妙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创新实践的热爱,培养他们协作、沟通、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化,利用前沿的科技,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未来需要重塑儿童世界的情境,建立联结,改进思维学习。

  做好幼小衔接,要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理性看待自己孩子的发展和成长,避免强迫孩子过早地学习一些超过这一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容。作为家长,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是规律性的,是循序发展的。同时,儿童的发展也存在差异性,并非人人都是“神童”和“小天才”,不应将统一的外在标准强加给每一个孩子。家长要信任学校,尊重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工作。在孩子幼儿园时期,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锻炼身体、讲卫生、懂礼貌、热爱集体、敏而好学等好习惯,呵护孩子的童真、好奇心和自信心,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为小学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作者杨玉春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