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入一支撑” 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 ——湖州师范学院将“两山”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
近年来,湖州师范学院积极发挥身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做思政,依托湖州作为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绿色发展的先行地和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生态和绿色资源,积极探索“两山”理念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路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效地将思政教科书与生态文明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打造“四融入一支撑”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有力推动思政与专业的协调共生、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和谐共进。
创新的“四融入一支撑”思政教育新模式,有政治高度、有教育深度,更有改革力度与发展效度,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示范,树立了航标。
立足区位优势
确立“两山”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引。
学校立足区位优势,发挥优势,放大优势,15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为湖州师范学院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活教材,更为思政育人注入了活的灵魂,学校将“两山”理念内化为思想力、外化为行动力,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站位、宽视野、大格局、深融入地垒筑起一座思政教育高地。
从2013年开始,湖州师范学院确立了通过创立“党建+两山理念”的育人品牌,把“两山”理念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改革特色,用“两山”理念绿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润泽大学生心灵。以“两山”理念的溯源为抓手,引导师生在学思感悟中成为“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
深耕“两山”理念
打造了“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的“四融入一支撑”教育模式。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两山”理念,做好“两山”理念育人品牌,打造“四融入一支撑”教育模式,即以内容融入、方法融入、主体融入、载体融入和“互联网+”等为支撑,将“两山”理念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并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此基础上强化“两山”理念进课堂、进实践、进头脑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启迪学生,以系统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实现内容融入。学校紧密联系地方践行“两山”理念的实际,吸纳“两山”理念研究的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实整合教学内容,找准融入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突出“两山”理念哲学意蕴,重点探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与中国行动,强化“两山”理念的现实逻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侧重大学生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强化生态人格养成;中国近代史纲课重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深度挖掘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观,探究“两山”理念的历史演进。通过思政课理论教学,使“两山”理念内化于心,形成价值自觉。
以多元载体协同育人,实现载体融入。“两山”理念要植入人心,需要借助多样化载体、通过多样化方式实现大众化。湖州师范学院依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浙江省高校智库“两山”理念研究院、浙江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浙江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修基地、浙江省首个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讲习所,以及当地乡村、街道、社区等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等多元载体,建构了多级联动的“两山”理念产学教研互动大平台,通过学理研究、学术共鸣、学术下乡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基层社区、乡间地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多年来,学生获得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获省级学科竞赛奖5项,聚焦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以“两山”理念“三贴近”为基础,实现方法融入。通过开展案例式、体验式、讲座式教学活动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充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现一、二、三课堂良性互动,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学校开设了“生态文明”通识课程,通过专题教学深化“两山”理念理论研究;邀请“两山”理念践行者鲍新民进校为1000余名师生畅谈地方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举办“践行‘两山’理念宣传余村经验”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组建大学生“两山”理念宣讲团,赴乡村基层开展宣讲活动,让“两山”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等。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访谈、大学生讲思政课、拍摄微电影、开展服务地方志愿活动等形式,贯通一、二、三课堂,让大学生以其群体风格、视角和话语讲出讲好“两山”故事、浙江故事,用绿色知识为乡村大礼堂、基层民众注入“绿色力量”,做绿色文明的响应者和实践者。
打造校地“两山”理念育人共同体,实现主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能作用发挥的关键在教师。学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校外导师的形式,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一支由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等构成的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校地共育多元互生的教育教学团队。通过蹲点调查、现场教学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源头活水,化鲜活的实践经验为科学的理论总结,使教师既有深度也有温度,既有高度又有广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互联网+”为支撑,提升“两山”理念教育过程信息化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时采集、流转和留存学生“两山”理念实践教学数据,提升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化水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从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
汇聚发展动能
一项项改革,辨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随着“四融入一支撑”的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持续推进,学校发展和育人质量呈现出一派丰收图景。
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显著。思政课教学融入“两山”理念以来,项目组成员在权威媒体上发表相关论文10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实践教程》等专著被许多兄弟院校列为教学参考用书,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深刻领会和把握“两山”理念的科学内涵,撰写10余万字调研报告和心得体会,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践行“两山”理念为主题的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一大批湖师学子展现了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2014年,依托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省内首创校地共建湖州马克思主义讲习所。近3年,受众近5000人次,讲习所荣获“最美浙江人——2015青春领袖”“浙江省志愿服务先锋队”等称号。
示范效应与社会效益突出。“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已经成为湖州本科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已辐射省内外其他高校,并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多所省内外高校来湖州师院考察学习“两山”理念融入思政课堂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学校还先后举办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山’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生态实践”等学术论坛,深入探索和挖掘“两山”理念新内涵。
“两山”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根植于实践、着力于创新、反哺于教学、服务于社会。随着社会实践的持续发展,湖州师院将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和深化,提升“两山”理念育人质量。一是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团队结构体系。在现有师资力量基础上,把实践教学基地的村镇负责人、相关政府部门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优秀人员纳入教学体系,进一步充实教学团队力量。二是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资源。继续加强团队实践教育基地蹲点调研活动,收集和整理新的教学素材;录制“‘两山’理念与浙江实践”微课,通过超星平台,提升“两山”理念教学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编写实践教学校本教材,整理出版学生实践教学成果集。三是不断拓展思政教学实践基地。重点建设余村思政研学基地,充分发挥浙江“三个地”的育人优势,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努力。四是不断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反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并持续转化为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未来,昂扬奋进的湖州师范学院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在“两山”这片热土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金佩华)